幼儿园数学1~10教案优秀5篇
很多人在教案中会加入多媒体元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应该充分考虑课程的连贯性,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数学1~10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数学1~10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辨认几何形体,并分类。
2,通过游戏认识生活中的几何形体,体验游戏的的愉悦感。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玩具,
3、生活中物品,
4、练习卡片,
5、音乐律动。
活动过程:
一、热身,音乐律动《公共汽车》
师:老师收到了几何形体乐园的园长,给小朋友们发来的邀请函,请小朋友们去那里参观,老姐我们的小气车来了,请小朋友们上车,我们出发了。(播放音乐)
二、导入:情境导入(构建区和拼插区玩具混放)
师:不知道是哪位小朋友,玩完玩具没收拾好,请小朋友帮忙那收拾好,分分类摆放整齐。
提问:
1、小朋友们是怎么分类的?
2、构建区有哪些形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三、练习:师:几个形体乐园的园长要和小朋友玩闯关的'游戏,小朋友们有信心通关吗?过全关有奖品哦(勇士小勋章和一件形体礼物)
1、第一关,课件,请幼儿观察图画上有哪些形体,并统计数量。(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
2、第二关,生活中物品,老师说出一种形体,幼儿快速的找出行对应的物品,(可多次练习)并统计数量
3、第三关,练习卡,老师出示课件,幼儿根据课件提示在练习卡上练习(几何形体乐园练习片1、2)
:师:恭喜小朋友们过关,一会老师会发小勋章和礼物,现在老师要问小朋友,
1、我们今天到哪里参观了?(几何形体乐园)
2、在乐园里我们认识了什么几何形体?(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
活动延伸:
1、发现勇士勋章,和几何形体小礼物。
2、家庭小任务,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家中有哪些几何形体?并统计数量。(每位小朋友一张统计表格)活动结束:师: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跟几何形体乐园的园长再见,请小朋友们上车,我们要回家了!(播放开始音乐律动)
幼儿园数学1~10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午睡起床,常有小朋友把鞋子拿错、穿错,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设计了《鞋子对对碰》的活动,引导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配对。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目的。
活动目标:
1、感受在活动中有趣和快乐。
2、能按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成双的鞋子(拖鞋、高跟鞋、皮鞋、凉鞋、溜冰鞋等)散放在教室的中间。
2、鞋架两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帮助猫妈妈(教师)一起收拾零乱的鞋子。
1、请幼儿初步按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幼儿分散收拾。
评析: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有情节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导入活动。在这环节中,有很多小朋友对一些外型特别的鞋子(如溜冰鞋)能正确配对,而对一些颜色相近或外型相似的鞋子有很多配错了。
二、幼儿讨论
1、你是怎么收拾的?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
2、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鞋子叫一双,是好朋友,所以要放一起。
评析:讨论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能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
方式会使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让他们共同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启发、修正。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学会接纳他人的观点,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3、提供合理的“平台”。
活动的目标符合我们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又适当的'增加了难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观点。在活动中,教师更多是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支持、推动幼儿主动学习。
鞋子对对碰课后反思:
幼儿园数学1~10教案篇3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7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1-7的数字娃娃,大写数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图片7张,四个星期转盘,星期娃娃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今天数字娃娃也来到我们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同时出示无序的数字1—7),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数字娃娃排队,还要说出排在第一的是哪个数字娃娃。
2:以“数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戏形式巩固邻数。
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朋友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朋友。幼儿回答:二、二、二,你的朋友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朋友。
二、 新授: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
1:现在我们要和数字娃娃一起来听一个童话故事,听的时侯要仔细听,故事里讲了什么。
老师讲述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讲完后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
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老师随幼儿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顺序。)
强调: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请你们帮星期妹妹来排队,好吗?(排好队后读一读)
2:转盘游戏“找邻居”。
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到星期几,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几的两个邻居。游戏反复进行3—4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
三:幼儿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3大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几的两个邻居是星期几和星期几。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感念。)
四: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讲讲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五: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继续进行。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幼儿园数学1~10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细微差异,正确判断图案的异同。
2.通过有趣的游戏情景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从而发展幼儿细微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对图形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手偶小猴子,魔术帽,黄边大卡片12张(4组,每组3张),魔术袋2个
活动过程:
一、课前律动,儿歌《五只小猴荡秋千》。
二、引入活动:故事情节导入。
1.老师扮演成魔术师“咪咕”出场,激发幼儿的兴趣。
a.魔术师“咪咕”出场。
师:我是魔术师“咪咕”,今天我要给企鹅班的小朋友变魔术,我喜欢变小朋友身边的一些东西。
b.魔术师咪咕变出铅笔。
师: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变。
c.老师出示铅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这是什么?
幼儿反馈。
2.出示小猴子手偶。
a.师:我一个人变魔术一点也不好玩。
b.小猴子出场。
师以小猴子的口气说:我小猴子,来也。
师以小猴子的口气说:我小猴子也会变魔术,我要和“咪咕”比赛看谁变得更好。师说: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变。
3.教幼儿观察的方法,并找出不一样的卡片。(出示铅笔)
a.老师出示铅笔卡片。
师以小猴子的口气说:可是,我小猴子的魔术没学精,我变的铅笔和其它两支不一样。
b.让幼儿从3张相似的图卡中找出与其它2张不一样的的图卡。
师:请小朋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观察颜色、图案有哪里不一样的铅笔就是小猴子变的。师:哪支铅笔是小猴变的呢?(1人)
师:某某某,你真棒!(师和全班幼儿鼓励,回答对问题的小朋友。)
4.幼儿操作。
(1)游戏:寻找小猴子1(找不同)。(出示帽子)(1人)
a.出示帽子图卡。
师: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变。
师:我和小猴子变的东西,都藏在黑板的后面,我把它给拉出来。黑黝黑黝黑哟我拉出来了。——师将3张帽子图卡贴在黑板上。
b.引导幼儿观察图卡,并找出不一样的那张图卡。
师:我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仔细找一找颜色,图案不一样的帽子,就是小猴变的。
师:哪个杯子是小猴变出来的?
师:小猴变的杯子哪里不一样?
c.找到不一样的帽子后,全班幼儿学小猴的动作。
(2)游戏:寻找小猴子2(找不同)。(出示布娃娃和椅子)(8人)
a.出示图卡布娃娃和椅子。
师拿出魔术袋,变魔术。
——师让幼儿观察魔术袋没有装东西的一面。
b.变出布娃娃。
师: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变。出示布娃娃图卡。
是将图卡贴在黑板上。
c.变出椅子。
师: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变。出示椅子图卡。
d.师请6个小朋友,来拿布娃娃和椅子图卡。
e.引导幼儿观察6张图卡,找出不一样的图卡。
师:图卡上有什么?(椅子,布娃娃)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哪一个布娃娃和其它的布娃娃不一样?
师:为什么?
——师鼓励回答正确的幼儿。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哪一张椅子师小猴子变出来的。
师:为什么?
——找到不一样的椅子后,全班幼儿学小猴的动作。
——全班幼儿放鞭炮鼓励自己。
幼儿园数学1~10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3以内的数数。
2、学习单位量词,了解数的实际意义。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卡片
2、1—5圆点卡片和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看图说话
1、出示图片,你们找找看图片上那些东西只有一样?
(请幼儿上来边点边说。)
教师:一只小猪、一个水桶、一块肥皂、一条裤子……
2、教师:那你们再看看那些东西是有两样?
(让幼儿个别回答,说出物品的单位量词,如果幼儿一开始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帮忙提醒。)
3、图片上有数字“1”和数字“2”表示的东西,你们看看有没有用数字“3”表示的呀?
(幼儿个别回答)
二、认识数字
1、刚才你们找到图片里有一只小猪,一块肥皂,那你们看看这张原点卡片用什么数字宝宝
来表示啊?为什么?
(教师出示圆点卡片。用“1”来表示,因为有一个圆点。)
2、教师:我这里还有两张原点卡片,你们找找谁是这两张卡片的'好朋友?
(幼儿个别上来操作)
三、编数数歌
1、教师:现在老师有一首很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学呀?
2、教师范念:
你数1,我数1,1只小猪来洗澡;
你数2,我数2,2条毛巾擦擦背;你数3,
我数3,3滴水珠淌下来。
3、提问: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幼儿个别回答,教师)
4、教师:你们一起来跟我念一遍儿歌好不好啊?
四、
今天我们学会了3以内的数数,还学了数数歌,你们回家帮这首数数歌编一套动作,明天来幼儿园告诉我好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