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d教案7篇
通过制定教案,我们可以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教案是成为老师后需要学会制定的一种,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d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d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喜欢朗读和表演诗歌,感受其中的快乐。
2、理解诗歌内容,在阅读中能明白事物的对应关系。
3、认读重点字词:颠倒、清早、石头、滚、外婆、笑呵呵、咬
教学准备:
挂图、音带、录音机、大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小字卡。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2、幼儿有序取书或教师发书。
二、感知理解活动
1、看挂图。
教师引导语:有一个粗心的小画家,画错了很多地方,我们一起来帮他找出来,幼儿观察画面,找出其中颠倒的场景。
2、欣赏诗歌
3、幼儿自主阅读
思考:诗歌中所写的事物关系正常吗?有哪些奇怪的地方?
4、集体阅读
三、游戏活动
游戏:盲人摸字。
教师把大字卡在黑板上随意排放。
教师或以幼儿扮作盲人,用手去摸某张字卡,摸到后挣眼睛,说出该字卡是谁,说对后全体幼儿鼓励,游戏反复进行。
四,体验活动
1、教师播放音带,幼儿看书划读跟读诗歌。
2、教师在挂图上贴上声势图谱,请幼儿边看边读边动作,边念诗歌。
3、趣味朗诵,教师随意将挂图上的部分字词用纸遮起来,小朋友念诗歌,念到被遮起来的字词用"弹舌“或”咂嘴“等小动作代替。
五、创造活动
1、自编颠倒歌。
2、交流感受,说颠倒话,听颠倒歌,大家的心情觉得怎么样?
六,结束活动
交流小结,教师播放音乐,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
小班d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折撕角的方法来撕贴蝴蝶,引导幼儿感受并表现对称的形象美;
2、培养幼儿手部动作的协调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彩色长方形纸若干。油画棒、浆糊、擦手布。
2、搜集蝴蝶图片,举办一个蝴蝶展。
3、幼儿用书画面。
三、活动过程:
1、观赏蝴蝶图片,以模仿蝴蝶飞,引发幼儿对折撕蝴蝶的兴趣。
师:看,老师带来了谁?它漂亮吗?看看他是什么样子的?翅膀上的花纹怎么样?
小结:这些是蝴蝶,他们有美丽的翅膀,漂亮的花纹。蝴蝶的两边都有翅膀,上面的的花纹是相互对称的。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制作美丽的蝴蝶呢?
2、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折撕蝴蝶的方法。
师:将长方形的纸短的一边对边折,将不开口的两个角撕掉,展开将其贴在花丛中,用油画棒添画蝴蝶的肚子和触角。
3、展示范画
师:小朋友可以随意的撕贴几只蝴蝶,让后添上不同的花纹,然后添上触角,最后为草地,小花,太阳和云朵图上美丽的颜色。那样蝴蝶就飞舞在花丛中,更加的开心。
4、幼儿撕贴,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对折后要撕去不开口的两角。
(2)撕贴不同颜色、粘贴不同方向的蝴蝶。
5、展示评价,结束活动。
看看,谁的花丛中的蝴蝶最鲜艳。
小班d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掌握谜语的特点,引起对猜谜语的兴趣。
2、在老师的启发下,学习按物体的主要特征来猜谜语。
3、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及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懂得谜语的特点,并喜欢猜谜语。
难点:让幼儿知道猜谜语要仔细听清楚每个字和每句话,并把几句话连起来想,因为谜面的`每句话都是与谜底有关联的。
活动准备
两只盒子,里面分别装有小青蛙玩具和肥皂。
活动过程
一、集中幼儿注意力,引起对猜谜的兴趣。
1、出示两只盒子,提问:每只盒子里都装着一样东西不能看怎么猜出里面的东西呢?
2、告诉幼儿,老师要给大家念一首儿歌,这首儿歌是讲一样东西,但儿歌中不讲出这样东西的 名称只讲出它的样子,用处或者是颜色,声音和其他特点,这样的儿歌叫谜语。
3、提醒幼儿仔细地听,听完后把几句话连起来想一想,猜猜是什么东西。
二.幼儿学习猜谜语。
1、先猜第一只盒子里的东西。
(1)教师朗读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2)先请幼儿想一想,猜一猜,猜出的幼儿到老师耳边来讲。
(3)再次朗读谜语,并解释谜语。(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理解)
(4)再请幼儿猜。(有意请能力中等及稍差的幼儿)
(5)教师出示小青蛙玩具,分析谜语内容,帮助幼儿掌握猜谜的方法:第一句是讲小青蛙的爱好, 第二句是讲小青蛙的叫声,第三句是讲小青蛙的住处,第四句是讲小青蛙的本领。
(6)小结(巩固掌握谜语的特点):儿歌中的四句话都和小青蛙有关系,说出了小青蛙的爱好,声音特点和本领。但儿歌中并没有"青蛙"两个字,而是让小朋友猜,这就是谜语。
2、猜一猜第二只盒子里的东西。
(1)教师朗读谜语:看看像块糕,不能用嘴咬,沾水搓一搓,都是白泡泡。
(2)教师解释"沾水"的含义。
(3)请幼儿自己猜,猜出后到老师耳边说出来。
(4)教师在桌上准备一盆水,再准备一块肥皂,一块方积木,一只小纸盒,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取出自己所猜的物品,请大家评评他猜得对不对。
(5)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幼儿理解谜语,并请幼儿一起告诉老师谜语讲的是什么东西
(6)提问:你们怎么会猜出是肥皂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想法)
(7)小结:这四句话中虽然没有肥皂这两个字,但把肥皂的样子和特点讲出来了,所以小朋友一下就能猜出是"肥皂"了。
3、老师再请幼儿猜一则谜语,要求幼儿猜出来后不要用嘴讲出来,而是到教室里去找出来。
(1)教师念谜语:一个宝宝,圆头圆脑;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轻,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
(2)猜到的幼儿就去找。(教室内放若干只皮球)
(3)找到的幼儿可以拍一拍,讲一讲,这个谜语说出了皮球的什么特点?
(4)提问:你们为什么找皮球?除了皮球还能猜别的吗?
三、分组活动:猜谜语
1、幼儿自由组合,四人一组围坐成一个小圆圈。要求幼儿在老师讲的时候认真听,听完后动脑猜。猜出来后,小组内幼儿相互讲讲为什这样猜。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理解力差的幼儿理解谜语。
3、教师每次朗读一则谜语,幼儿猜出后,就出示挂图,指导幼儿看看,讲讲。
教师共提供三则谜语:
丁零零,一头说话一头听,两人不见面,说话听得清。
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
身上穿着花花衣,两只翅膀真美丽,不会唱歌爱跳舞,花丛里面采花蜜。
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编一则谜语,并请爸爸妈妈写在纸上交给老师,让大家一起来猜。
小班d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发展幼儿的音乐记忆力,表现力。
3、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巩固附点音符的演唱。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巩固附点音符的演唱。
教学准备:
秋天背景图、录音机、钢琴。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生问好
2、谈话引题:
教师:"秋天到了一切好象都在悄悄的变化,我发现苹果丰收了,红红的大苹果真好吃,你发现了什么?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有很多果实都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秋季果实博览会吧。"(放音乐"秋天多么美")
二、基本部分:
1、观察棉桃,引起兴趣教师:"这是什么?你知道吗?你看它正咧开嘴在对着我们笑呢,多可爱啊。我们叫它棉桃姐姐好吗?(引导幼儿观察露出的棉花就像她的小白牙一样)你知道棉桃姐姐为什么笑的这么开心吗?"
2、教师范唱两遍
(1)教师:"它好像在笑着对我们说秋天多么美,秋天多么美。你觉得秋天美不美,那你也笑着告诉棉桃姐姐,秋天多么美,秋天多么美。我还想到了一首好听的歌呢,名字就是秋天多么美,我唱给大家听听好吗?"提问:"你觉得这首歌好听吗?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一句呢?请你再来听一遍,听完了告诉大家。"(教师再次范唱并用图片提示)
3、语言节奏学歌词通过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句?"来引导幼儿集体学习歌词。(用唱的形式学习"来来来"这一部分)
4、幼儿整首跟唱
(1)提示幼儿注意唱歌的姿势和用自然的声音
(2)第二遍提示幼儿注意情绪的表达。
教师:"小朋友刚才都说到听到这首歌曲感到很欢快很优美,就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用好听的声音唱出秋天多么美。"
5、分组表演唱教师:"小朋友唱的可真好听,从小朋友的歌声中,从小朋友们的表情中就能感到秋天真的是太美了,我刚才看到有的小朋友还边唱边做动作表演呢,谁想上来表演一下让听课的老师也看看。(唱完后让孩子们自己评价)"你喜欢谁的表演唱?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理由)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演唱后两段引起幼儿再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唱的好极了。这首歌曲啊还有两段呢,唱到了稻花姐姐和高粱姐姐,来来来我唱给你们听听。"
2、带幼儿出教室教师:"你看秋天多美啊,大家都这么开心,我还带来了照相机我想和小朋友到院子里和秋天的美景照个像,作个纪念,你愿意吗?好给老师们再见,我们去照相啦!"(放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1、幼儿对所学内容掌握好,课堂效果明显。
2、在课堂中注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
3、个别幼儿对歌词记的不太好。
小班d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跳跃、活泼、轻巧的歌声表现歌曲的内容。
2、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3、能大胆地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二、活动准备
1、与歌曲有关的茶壶图谱及ppt。
2、音乐《小茶壶》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茶壶,引导幼儿复习儿歌内容。
1、教师说:“小手小手拍拍,我把眼睛藏起来,”接着出示茶壶, 复习儿歌《小茶壶》,
2、教师喝茶并念“咕噜咕噜咕噜好滋味”
(二)教师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1、教师:“听了我的表扬,小茶壶高兴了,唱起了歌来,”(把茶壶放在一边,等会请小朋友喝茶)
2、教师结合ppt范唱,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可爱、有趣。
3、提问:唱的和儿歌的内容一样吗?接着教师结合图谱清唱进行比较。
4、提问:“你喜欢哪一句或者哪一句你唱起来比较困难”(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5、教师结合音乐和幼儿一起唱,(说:小茶壶这么有本领,不仅会念儿歌还会唱,要不要和它比比看,谁的声音最好听)
(三)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进行创编。
1、教师说:小朋友也会唱了,可我们的小茶壶还会表演,你们会吗?(表现好的可以喝茶)
2、教师说:怎样把自己的变成一个又矮又肥的茶壶,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并鼓励全体幼儿一起学学。
3、再依次引导幼儿表演小茶壶的把手、嘴,说:“我们再来看看这是茶壶的什么呀?
它们长在什么地方?你们来学学。
4、刚才有很多的小朋友的壶柄和壶嘴长在了不同的地方,真不错!我再来看看,来,小朋友们准备!(教师不示范)
5、你们想不想都来喝喝茶,好,请小朋友赶快准备,做茶杯的动作。(你喝我喝大家都来喝)
6、教师问:“小朋友,把你们的茶杯摆好啦!我来给你们倒茶。(引导幼儿喝的时候要有声音--咕噜咕噜咕噜”
7、再问:“味道怎样?引导幼儿唱出来并做动作。”(咕噜咕噜咕噜好滋味)
8、教师:哦!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喝茶,老师都倒不过来了,这样吧,我们再来冲一次茶,和你旁边的好朋友,相互的倒倒茶,好吗?来!大家赶快准备好。(把你们的茶也倒给我喝喝)
9、教师请个别表现好的幼儿来表演。
10、请全体幼儿到老师身边找个舒服的地方,一起跟着音乐表演。
(四)结束活动
1、请客人老师喝茶,小朋友,刚才我们都喝了茶,你们看看周围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也请她们上来喝喝茶,好吗?(再次进行表演)
2、教师请表现好的幼儿来喝茶。
小班d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水果的明显特征,尝试自己动手剥果皮,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体验和同伴一起分享食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自带水果若干
2.盒子、竹签、果盆、一次性台布、水果刀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
1.t:豆豆班的小朋友身体都很棒的,老师想知道,你们的身体怎么会长的那么棒?(幼儿自由回答:吃许多饭、菜的;多吃水果;多吃蔬菜;锻炼身体等等)
2.t:恩,还有吗?原来小朋友都喜欢吃水果。老师这里也有许多的水果,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为什么喜欢它?(幼儿介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3.小朋友介绍完。t:这些好吃的水果想和我们的宝宝做个游戏。有意识的把同一类水果按大小摆放成一排,或不同的水果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幼儿比较不同、大小、数数、间隔排列、一和许多等。
t:老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水果,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从小到大等);有几个桔子?我们一起来数数,好吗?(点指数数);看看谁来了?苹果生梨间隔排列(间隔排序);最后出示一个香蕉,许多小番茄(1和许多)……
二、游戏感知
1.t:老师这里有一直会变魔术的金盒子,它能变成出许多好吃的水果。
2.游戏:变戏法
老师摸水果,告知小朋友水果的主要特征,(如:一个红红的,圆圆的,大大的是什么水果?两个黄黄的弯弯的,象小船一样的是什么水果?)让小朋友猜猜是什么水果,当老师知道小朋友猜对时,小朋友一起说:“变变变,变出一只红苹果”或“变变变,变出两只黄香蕉”等等。
三、动手品尝
1.t:小朋友拿来了那么多好吃的水果,我们今天就来开一个水果品尝会吧,尝一尝这些水果到底是什么味道的。老师帮小朋友把水果切好了,放在那里的小桌子上,小朋友等下过去把好吃的水果做成一个个好吃的水果串好吗?如果要请老师帮忙的,请你说句有礼貌的话(老师帮帮忙)。水果品尝会开始喽!
2.引导幼儿先洗手再吃水果。(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小手甩一甩,毛巾擦擦,小手变干净)
3.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分享。
t:“你可以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做水果串,也可以请你身边的老师帮帮忙,但是要说什么?(老师帮帮忙。谢谢。)”
t:“小桔子剥开来以后,串成好看的水果串。可以分几个给其他小朋友,也可以分给你身边的老师,请他们也尝一尝好吃的水果。”
小班d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看、闻、尝,了解水是透明的,是无色无味的。
2、在操作过程中,感知水具有流动的特征。
3、在科学活动中,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两个玻璃杯(一杯清水、一杯酱油),两个托盘。
2、幼儿每人三个透明的杯子,一个勺子。
3、漏勺、塑料小篮子、塑料袋、有洞的容器若干,小箩筐若干,小毛巾4条。
4、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课题,感知水是透明的。
(1)师:今天,我要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出示两个杯子,一杯清水、一杯酱油)。
(2)教师继续以魔术的`形式,将两颗玻璃珠放入杯中。
提问:变出了什么?
珠子在哪个杯子里呀?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这个杯子里面是什么啊?
为什么珠子在酱油里面看不清,在水里面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啊?
(3)小结:原来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所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水中物体的形状、颜色。
2、了解水。
--无色无味这一特征现在,水宝宝要和我们玩躲猫猫,它啊就在你们跟前都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你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
①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②提问:你们用了什么好办法找到水宝宝的?
水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闻起来,尝起来是什么味道的?
③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我们也可以说是无色无味的。
④教师验证实验结果。
3、幼儿进行尝试操作。
--帮水宝宝搬家,感知水的流动性。
师:水宝宝想请我们帮她一个忙,你们愿意吗?就是帮水宝宝搬个家。
①教师出示搬水工具:塑料小篮、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称并尝试用这些材料进行活动。
②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③提问:你用什么东西来帮水宝宝搬家的?
在帮水宝宝搬家时,水宝宝怎么了?
④小结:原来水是会流动的。
延伸活动:
1、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水宝宝?
2、观看ppt,听水宝宝自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