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类教案通用7篇

时间:2024-04-30 17:56:20 分类:方案大全

教案的编写应与实际的教学进度相结合,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顺利进行,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享受,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美术类教案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

美术类教案通用7篇

美术类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水墨画的握笔和用笔方法,用毛笔的侧锋画椭圆,表现小鸡的外形特征和不同姿态。

2、能大胆下笔,激发对水墨画的兴趣。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欣赏内容简单的水墨画若干幅。

2、“群鸡”图片,电脑等。

3、小鸡玩具、宣纸、墨汁、毛笔、盘子、抹布、报纸等。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小鸡,激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群鸡”,并讲述鸡妈妈孵出了一群可爱的小鸡,请上朋友帮鸡妈妈看看小鸡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长得怎么样?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小鸡长得很可爱,圆圆的头,圆圆的身体,还有尖尖的嘴,肚子底下长着两条细细的腿。它们有的抬头找妈妈,有的低头吃虫子,还有的在做游戏。

(2)出示小鸡玩具,变化小鸡的各种不同姿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提醒幼儿可画出各种神态的小鸡。

2、引导幼儿学习水墨画笔锋的基本用法。

师:“怎样用毛笔来画小鸡呢?请你们看老师是怎么画小鸡。

(教师示范)先用毛笔蘸颜料,让毛笔躺下来,稍稍用力画出小鸡的头和身体,身体比头画得大一点,再用勾线笔画出小鸡的嘴巴、爪子和眼睛。”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鸡妈妈现在要请小朋友给小鸡画像,它还想问问小朋友画的小鸡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以鸡妈妈的口吻指导幼儿,掌握用笔方法。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教师以鸡妈妈的口吻感谢小朋友为它的小鸡画像。

活动反思:

让幼儿开始尝试各种美术表现方法,对美术能力的发掘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墨画长期被儿童美术教育所忽略,认为它陈旧、僵化,会束缚孩子。其实,水墨画自有其随机、变通、接近童趣的一面。让幼儿们在水墨中玩起来,在游戏中了解传统、感悟自然、创造自己的表达方式,就开辟出了一块儿童绘画活动的新天地。

美术类教案篇2

教学形式:

团体或小组教学儿童网站

教学方法:

情境表演法

活动目标:

1.了解天天洗脚的原因和洗脚的好处。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核心要素:

每天走好辛苦洗洗它真舒服

天天洗不懒惰洗干净再休息

活动准备:

水盆、香皂、香皂盒、毛巾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在家里,你们每天都洗脚吗?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洗脚吗?洗完脚后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洗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二)关键步骤

1.教师提问:“洗脚需要哪些用品?用什么水温洗脚?你自己会洗脚吗?怎么洗?”

2.示范洗脚的方法:幼儿观察后进行描述。

(三)结束部分:

改编歌曲《洗手》,将“洗手”的歌词改为“洗脚”。

活动延伸:

在娃娃家中,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洗脚的方法。

家园互动:

1.家长引导幼儿养成每天睡前主动洗脚的良好习惯。

2.家长自身注意养成睡前洗脚的良好习惯(身教重于言教)。

活动反思:

1.孩子对活动的哪一环节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知识链接:

脚,由于不断着地走动,更易被灰尘污染,再加上鞋袜包裹,通风散热差,易于出汗,不洗脚会产生臭味,时间长了,易繁殖病菌。睡前用温水洗脚,不但可以去掉污垢,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下肢沉重感,能解除疲劳。同时,洗脚还能促进睡眠。冬季,睡前洗脚,能预防冻疮。脚上的穴位多,对人身体的相关器官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洗完脚后,应适当地给予按摩,这样,会更有利于人身体的健康。此外,保持鞋、袜的干净,适时剪脚趾甲,都是很有必要的。

美术类教案篇3

一、导入活动,激发孩子在照哈哈镜时寻找发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面很有趣的哈哈镜,你们想不想来照一照,看看哈哈镜里的你是什么样的?照完以后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二、进入活动主题,使学生发现影像。

1、初次尝试——发现影像

师: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也有许多东西会让我们照了变的很有趣。比如:我们吃饭的碗、烧菜的锅子、热水瓶等等。不信呀,就请大家试一试。照一照热水瓶里,碗里——————的你是什么样的?

师:你照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碗里的.我倒过来了;我发现锅铲柄上的我变长了;我发现茶杯盖子上的我头变大了脖子变小了——————

师:为什么热水瓶里,碗里,锅子里的你会变的这么有趣呢?

1、再次尝试——探索影像

师:请小朋友再去照一照,并且用手模一摸,想想你为什么会变。

学生:我摸到碗的外面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我摸到锅铲有的地方光滑有的地方不光滑——————

小结: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凹凸不平的,所以照出来才这么有趣呢!

2、探索活动

师:请小朋友从椅子底下取出一块板,这快板也能让我们的脸照的很有趣。请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怎样照才能让我们的脸变的很有趣?

请学生上前边演示边讲解自己的发现。

总结:原来呀当板凹进去的时候会把我们的脸照的胖胖的,这就是凹透镜;当板凸出来的时候会把我们的脸照的瘦瘦的,这就是凸透镜。我们去把这个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吧!

三、引导学生照哈哈镜

师:哈哈镜里的你,是什么样的?

生:“变成大胖子了”“变得又瘦又高”“上面瘦瘦的,下面很肥”

师:为什么哈哈镜里照出来的人,会变得这么有趣呢?

(请你看一看,摸一摸哈哈镜面和我们平时照的镜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哈哈镜的镜面是凹凸不平的,是不是这个原因才使里面照出来的人变得很有趣呢?老师先不告诉你,要请你们来玩一个东西。

四、引导孩子操作锡箔纸板。

1、师:请你用不同的方法来照一照,让照出来的你变得很有趣。并把自己所用的方法及结果记录下来。(学生进行探索)

2、师:你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这块板凹进去或凸出来的时候,照出来的我们会变得很有趣。现在,你知道哈哈镜的秘密了吧。

美术类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抓住人物特点,大胆、生动、细致地进行绘画表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制作能力。

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充分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过程与方法

1、认真仔细观察,找到自己的形象特点。

2、对比欣赏。激发创造兴趣,尊重传统文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大胆创作的作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推介自己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认真细致观察人物的特点,重点是脸型、五官和发型的特征。

2、了解剪纸技法,了解十二生肖和传统文化。

3、掌握人体各部分比例和剪纸技法。

三、学法指导

1、观察人物,把握自己形象的特征。

2、欣赏了解传统剪纸文化与技法。

3、创作自画像和剪纸作品。

四、教学准备

1、收集12生肖图片和故事。

2、大镜。

3、课件;剪纸作品。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5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为老师画一张像。

二、活动(一) (12分)

1、教师引路,一边介绍自己的形象特征一边画像。

2总结画像的步骤。

先画脸型,再画五官,最后画发型。

3、学生细致观察自己的形象特征(脸型、五官、发型)。

4、学生表现,教师点拨。(课件出示:作品欣赏)

5、学生作品欣赏与评价。

三、活动(二)(13分)

1、学生交流收集关于12生肖的故事与图片。

2、课件展示:12生肖之各种动物。

设问:为什么在12生肖中小老鼠排在第一,而不是高大威猛的大老虎呢?

3、教师小结。十二生肖是我国一种传统纪年方法的标志,新年旧岁的更替,人们就用与对应的动物此去彼来为标志。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它们的形象呢?

宣传画 装饰品 礼品 服装 玩具 ……

4、欣赏作品,了解技法。(课件:生肖剪纸)

5、课件出示:(剪纸步骤)

① 设计草图(外形要突出形象特征)

② 剪外形 (线条流畅)

③ 剪或刻内部花纹 (花纹简洁)

④ 粘贴或装裱(耐心细致)

6、学生制作。

① 交流自己的属相(生肖)

② 教师示范剪纸动作。(强调制作安全)

③学生制作,教师指点。

7、评价作品

四、活动(三)(8分)

1、导入。除了用语言文字向别人介绍自己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制作个人信息卡

2、怎样制作自己的信息卡?

首先设计一个美丽漂亮的外形卡片,还可以画上图案,涂上色彩;接着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姓名、爱好、理想、属相、以及电话等信息资料,以便与他人联系交流。

3、学生制作,教师观察。

4、师生点评作品。

五、总结课文。(2分)

六、当堂作业

完成自画像或者个人信息卡。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有三个内容,教学时中心置于“自画像”。从细致观察入手,掌握人物形象特征,把握其“脸型”“五官”“发型”进行绘画表现,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利用媒体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十二生肖的有关常识及意义;剪纸艺术的难度比较大,加强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讲述制作剪纸的要求与步骤,使其作品形象,美观,逼真。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10篇《小学美术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美术类教案篇5

课题:叶子上的“血管”

课型:绘画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情感____感受树叶的美感。

认知____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构造。

操作____用常用美术工具材料表现树叶的美。

重点:用铅笔、水彩笔、水笔、等画树叶。

难点:绘、制出各种形态具美感的树叶,并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已的感受。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各种树叶、绘、制好的范例图。

学具准备: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各种树叶,彩色纸张、剪刀、胶水、各种笔具,等常用美术用具。

教学过程:

一.入导入:播放美丽的森林、树木、植物。春、夏、秋、冬景色各种树叶特写。

二.导入:启发学生讲一讲春姑娘或秋天的童话

三.启发谈话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有没有注意到校园的花草、树木季节不同会有什么不一样?

1.启发引导学生联想树木的花衣衫,“季节不同树木的花衣衫会有什么变化呢”?(学生活动绿、黄、红等,师:适当引导)

二.结合教材揭示>

1.师:展示树叶提问?

叶子有“血管”吗?学生回答师引导“血管”就是叶脉。

2.叶脉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学生活动叶子上的叶脉就同我们人的血管一样,遍布全身用来输送水份、养份的。

三.观察、探索

1.师:展示树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拿出收集的树叶交流仔细观察,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2.师:提问。

(1)你们看到的树叶外形有什么不同?边沿有没有不同?学生发言各种形状的可能性,师:适当板画外形,供学生参考。

(2)颜色有什么不同?学生发言混色、带色点的都有可能

(3)不同的树叶“血管”有什么不同?

要求学生多片叶子间(详细对比、细致入微观察)学生发言师:适当板画。

(4)正面背面有什么不同?

(5)摸一摸这些不同的树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发??

(6)还有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发言组织学生说一说对叶子的感受

(师:总结;每一种树叶都有各自的面目,象小朋有的脸蛋,虽然每人都有一张漂亮的脸蛋但没有绝对的一样。是吗?)

四.展示例图

白纸绘制、彩色纸张绘制、剪制作品,水笔单色、淡彩,水彩笔画。

(1).提示性讲解这些画的绘、制材料及绘制过程

(2).这些例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如有疑问?师:当堂及时解答)

五.作业要求:

观察叶子画一片自已喜欢的叶子,注意“血管”的粗细结构。并在画面边写上几句对树叶、对叶脉的感受的话语。

1.课堂巡视指导,启发学生选材,指导绘制。

2.先绘、制好的同学上台展示作业,并说一说绘制过程,及感受

3.学生作业展评,学生参评。师:讲评存在问题,肯定学生认真积极参与学习

六.小结;(展示2)

通过展示手法不同的剪制、刻制、印制、粘贴、装饰等例图,启发学生还

可以用什么材料、工具来绘、制?各种材质不同,笔具不同。如:挂历纸,包裝盒等剪贴、刻制等多种方法。在生活中可作装饰挂画欣赏,可作书贞用途等。

美术类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会用吹泡泡的方法,吹画出小花,并能大胆添画多种形状的花瓣。

2、初步尝试合作作画,体会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吹泡泡的工具、实物投形仪、范例、作业纸(下端均画有小动物)

2、课前带领幼儿玩吹泡泡游戏。

活动过程

一、回忆如何吹泡泡。

师:“刚才我们和泡泡交了朋友,那你的泡泡朋友是怎样吹出来的?”

引导幼儿讲出如何吹:蘸泡泡水,放在嘴边轻轻吹。

二、引导幼儿讲出为小动物吹泡泡花。

出示图片(用实物投形仪打出)

师:“呜呜呜,是谁在哭?原来是小动物们在哭,因为它们草地上的小花还没长出来,真伤心,我们赶快来帮它们想个好办法,让小花快快盛开吧!”

启发幼儿讲出用吹泡泡的方法帮它们种上小花。

师:“刚才我们和泡泡交了朋友,那就请这些美丽的泡泡来帮它们变出小花吧!”

三、讨论、学画泡泡花的方法。

1、“泡泡花怎样画呢?”启发幼儿讲出先吹泡泡在纸上,幼儿来示范,提醒对着纸头吹。

2、“怎样让泡泡花开得更美丽?”启发幼儿讲出为泡泡添上美丽的花瓣,幼儿来示范,重点提醒幼儿要一朵一朵把花画清楚。

出示范例(画好的泡泡花),观察有些什么花瓣,自己还会画什么花瓣。

四、幼儿作画,教师提要求:

1、小朋友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那先吹上美丽的泡泡。

2、草地上的泡泡吹满了,就可以用笔为它添上美丽的花瓣,花瓣的形状越多小动物越开心。

3、如果你喜欢的小动物那儿很挤,你怎么办?提醒幼儿会谦让。

幼儿作画,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画花瓣,鼓励幼儿画和别人不一样的花瓣。

4、以小动物的口吻简单评价幼儿作品。

引导幼儿一起跳个“找朋友”。

美术类教案篇7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所讲故事的内容画连环画

活动准备:

1、实物投影仪、录音机、钢琴曲磁带

2、每位幼儿一本绘画练习本,上有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等字样。

活动过程:1、 故事,用提问帮助幼儿记忆故事内容。老师富有表情生动的讲述故事:“离我们很远,有一个奇妙的花果山,那里长着一种奇妙的树,会变的树。这种树种下去第一天,就会长成一棵大树,树上只有一片树叶。第二天的时候,这种树就开始变了,它会一下子长出各种形状的树叶:有的叶子象圆圆的苹果,有的象弯弯的月亮,有的象圆圆的轮子,有的象芭蕉扇,有的象葫芦,有的象小朋友张开的手……颜色也变的丰富多彩,红的象火,黄的象金子,绿的象青草,蓝的象天空……真是美极了。到了第三天,你猜,这种会变的树上会发生什么事呢?”幼儿议论后教师继续讲述。“每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树叶精灵,有的象在哭,有的象在笑,有的两片叶子靠在一起,两片树叶精灵手拉手好象在做游戏……到了第四天,这种树还会变下去,每天都会变出新模样。”提问:“这种树叫什么树?它第一天是怎样的?第二天、第三天是怎样的?”

2、 幼一起讨论绘画方法组织幼儿讨论:“现在请你们把这个故事画下来,你认为该怎么画?”幼儿个别讲述。师幼一起小结:可以把第一天树的样子画在写有第一天字样的纸上,依次类推。

3、 师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提醒幼儿画自己想出来的树,涂色要均匀。

4、 用投影仪展示幼儿作业,并让幼儿相互评价。

5、孩子的讲述能帮助教师发现、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及创造性表现,也使其他小朋友学到同伴的优点活动延伸在美工区画自己听过的故事或创编的故事。

教学反思:

主要还是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善于提出问题。

选择好的场所让幼儿亲自去亲近自然,幼儿能自主的去观察一年4季的变化,同时能让幼儿了解树变化的同时,对环境保护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美术类教案通用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