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区活动教案大班教案7篇

时间:2024-05-30 14:56:17 分类:方案大全

为了写好一份教案,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我们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接受情况来调整教案,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建构区活动教案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建构区活动教案大班教案7篇

建构区活动教案大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

2、培养幼儿积极的思维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具:七座房子、三幅画、数字1-6、符号、-、=。

2、人手三幅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开火车

1、教师:以前我们玩过数字4、5的开火车游戏,今天老师带大家要玩数字6的开火车游戏。

2、嘿嘿!我的火车一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嘿嘿!我的火车5点开。(集体、个别)

二、情境感知

1、看图学习6的第一组加减法

教师:你们看,火车已经把我们开到新建的小区里,一共有7个小区,有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小区,

听说小区里有许多美丽的花,这么漂亮的小区你们想不想进去参观参观啊?

2、这7个小区里分别有三副图片,请我们小朋友分别用三句话来讲述图上的事情,

要是谁能正确的说出这事情的话就能顺利的进入小区。你们愿不愿意来说一说?

3、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图讲述

(1)提问:请你来说一说,你选择到几号小区的'?里面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花盆里有5朵红花,1朵白花、花盆里一共有6朵虎)

集体验证,并集体把这件事讲述。

(2)分别请到其他小区的小朋友来讲述

(得到大家验证后,再集体讲述)。

(3)小结:呀,我们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能把7个小区里的事情讲的很清楚了,赶快表扬表扬自己。

4、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述边列出算式

教师:刚才是让小朋友分别讲了7个小区里的事情,现在让小朋友根据刚才讲的事情

分别用一道算式题把它记录下来。

(1)交代幼儿操作要求

(2)提问:这件事你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记录下来?为什么用加法算式?

(3)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边讲边记这道加法算式。

(1+6=7)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4)除了用这3数字列出一道加法题,还可以用这3个数字列出其它题目吗?

幼儿依次类推,分别得出其他三个算式。6+1=7、7-1=6、7-6=1。

再次把算式认读两遍。

三、体验理解---互换规律

1、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他们有个小秘密?看谁先能找出秘密来。

2、小结:1+6=7、6+1=7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总数不变,

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它称做为朋友题。

同样看到7-1=6,马上就想到7-6=1。我们也把他们称做为朋友题。

3、练习互换,老师拿出题卡。

请我们小朋友马上说出他的朋友题是谁?

1+6=7(6+1=7)、7-1=6(7-6=1)

四、活动结束

建构区活动教案大班教案篇2

幼儿园特色活动是一扇窗口,是一个很好的对外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我园在区级课题《家园互动开展亲子结构游戏的实践研究》引领下,探索开展“亲子结构活动”的做法,凸显我园“快乐游戏、快乐成长,让智慧在孩子的指尖跳动”办园理念。希望通过亲子建构活动,影响与激发幼儿大胆表达表现的情感,让孩子成长为一名“健康、活泼、快乐、勇敢、自信”的儿童。从而使家长对亲子建构活动目的、准备、过程,如何引导活动有更详尽的了解。本次活动是定于全园幼儿的亲子建构活动,家长通过观察、亲身体验,感受如何引导孩子参与亲子活动。

本届“亲子建构活动”的主题是:“欢乐缤纷,创意无限”

一、活动目的:

为了展现我园“快乐游戏、快乐成长,让智慧在孩子的指尖跳动”的办园理念,为了展示我园特色活动的新内涵,为了促进幼儿园与家庭之间以及亲子之间的沟通及和谐发展,张扬孩子的个性,我园举办第三届欢乐建构节之“欢乐缤纷”亲子建构活动。

二、活动时间:20xx年5月4日——6月1月

三、参与人员

有意愿参加比赛的家庭自愿报名参赛,报名者先在班级内参加初赛,初赛后,每班推荐五名优胜家庭参加园内的`比赛。报名参赛家庭请将家庭参赛人员姓名、作品名称报于本班班主任,并积极做好参赛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活动准备:

1、拟定活动方案(包括总方案与年级组方案)。

2、各班级利用家长会开展宣传、动员工作。

3、邀请家委会代表参与活动的评选。

五、活动过程:

1、宣传发动阶段: 5月4日——5月8日

2、亲子制作阶段: 5月9日——5月11日

3、班级自评与推荐阶段: 5月12日——5月16日

4、全园展示交流与评选阶段:5月17日——5月25日

5、颁奖日期: 6月1日

六、参赛作品的要求:

1、建构作品必须由亲子共同制作完成。

2、积木以幼儿园材料为主,也可以自带,可用辅助材料装饰或做背景。

3、作品的内容: 大班主题:中国建筑 中班主题:在动物园里 小班主题:可爱的动物

4、作品尺寸大小不限

七、评比与奖励

比赛分二期进行,5月15日前评出班级“班级亲子建构达人”5组,本届亲子建构活动共评出30组家庭为“最佳色彩奖”,30组家庭为“最佳创意奖”,30组家庭为“最具童趣奖”。

八、评委会成员

评委会成员:园方代表、家长代表、幼儿代表。

让我们与孩子同构同乐,让智慧与微笑同在,让祝福与快乐同行,让建构与亲子融合,让孩子们心中多姿多彩的美丽梦想从这里起航。

建构区活动教案大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进行组合,表现侧面、正面以及高矮不一的房子。

2、了解住宅小区的房子结构,房子有前有后的布局安排以及简单的小区设施。

3、用遮掩的方法来表现整体与部分的和谐。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参观过住宅小区。有画过正面与侧面房子及高楼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讨论"住宅小区"提问:

1、为什么叫住宅小区?

2、你们看到的住宅小曲是什么样子的.?

3、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地方看,小区内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

4、小区内除了有房子,还有什么?

5、教师小结:我们站在一个地方看小区内的房子,是有高有低、有前有后、有正面有侧面的,还有一些花草树木等景物,小区内除了有房子还有花草、植物以及一些简单的运动健身器。

二、讨论如何在纸上来表现"住宅小区"

1、教师:怎样在一张纸上画那么多房子?(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先画远处的房子还是近处的房子?近处地方的房子应该靠近纸的什么位置?应该大些还是小些?

3、:教师怎样让大家看出来,房子是有前有后的?(引导幼儿说出前面的房子是完整的,而后面的房子应该部分被遮掩的)

4、教师:你见过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形状的?幼儿讲述房子的基本形象,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示范让幼儿参考。

三、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幼儿画面布局。

四、展览幼儿作品,从整体的画面布局来进行评价。

建构区活动教案大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建筑的基础上,感受、了解建筑物的外观、房顶、窗户等造型的丰富变化,产生创作的愿望。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设计建筑,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投影仪,电脑。

2、设置绘画区、拼贴区、泥工区、建构区、表演区,各个区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建筑,感受造型的变化

(1)感受建筑物高低、方圆、形状等外形的丰富变化

①引入:前段时间老师去外地旅游,发现那里的建筑可真漂亮,你们想去看一看吗?今天,杭老师把这些建筑的照片带来了,想和大家一起看看,好吗?

②播放课件出示建筑图片,让幼儿初步观察欣赏,感受建筑物的外形变化。

③教师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个建筑,它是什么样子的?在欣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课件放大建筑图片,引导幼儿进行仔细观察,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让幼儿发现建筑物有的`是方方的、一层一层叠得很高;有的像一座塔,越高的地方就越细;有的是左右两边一样、是对称的;有的像一朵荷花……

(2)观察建筑物顶端的形状、色彩、装饰等丰富变化。

①过渡: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建筑的外形看上去是各种各样的,变化丰富。其实,这些建筑除了外形不同,还有很多地方也是不一样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呢?让我们再来看一些建筑吧。请你们观察这些建筑的顶有什么不一样?

②播放课件,出示建筑图片让幼儿观察。

③教师提问:这些建筑的顶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形状有什么不同?颜色有什么不同?装饰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一个建筑的顶部设计?利用课件放大图片,让幼儿进行仔细的观察,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对比观察,引导幼儿对建筑顶部设计有层层深入的了解,同时帮助幼儿掌握由大到小、由表及里的观察方法。

④教师小结:建筑物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它们的顶部的变化,各种各样不同的顶,才使这些建筑物看上去更加漂亮、丰富。

(3)观察建筑物外部装饰的丰富变化。

①教师过渡:人们在设计建筑时,为了使建筑物更加的美观,往往会在建筑上设计一些图形,你见过吗?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有这样的发现呢?

②播放课件,出示建筑图片让幼儿观察。

③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总结:小朋友,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建筑都很漂亮,可能我们并没有仔细地看过。只要大家用心观察,用自己的亮眼去观察,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漂亮的建筑。

2、设计建筑,体验成功与快乐。

(1)你喜欢这些漂亮的建筑吗?你想不想也来当一回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呀?

(2)启发幼儿想想:你最想用什么方法设计建筑。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

(4)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到各个操作区设计建筑。

(5)交流感受:你是选择用什么方法设计建筑的?设计建筑时你碰到什么问题了?是怎么解决的?你的心情怎么样?

(6)启发幼儿说说:从今天设计建筑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本领。

活动延伸

1、孩子设计建筑需要一定的时间,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来决定操作的时间,活动之后,选择适当的时机展示作品,组织孩子欣赏、交流。

2、利用区域活动、晨间交往等时间,可以组织孩子尝试选择其他方式设计建筑。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在观察,观察也是之后进行表现的基础,所以通过层层深入地引导孩子欣赏、感受、比较、发现,孩子确实能够并且十分乐意表达对建筑的理解。同时准备方便、效果明显的建筑图片展示,更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了本次活动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意义所在。然而,孩子设计建筑的表现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似乎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一个集中活动要把握的时间范围有所出入。由于活动的第二大环节是孩子自选区域创造表现,我想,这个活动既可以看作一个集中活动,又可以看作一个半日活动、或分几教时完成的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来把握操作、表现的时间。

建构区活动教案大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亭子的基本结构,探索亭子的对称和平衡。

2、能大胆运用架空、围合、排列等积木建构方法创造性地表现亭子的外形特征。

3、乐意与同伴共同建构,有一定地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幼儿认识过亭子,已有围合、排列等积木

建构经验。

2、物质:亭子图片、各种积木、雪花片、雪花片半成品、辅助物。

活动过程:

1、出示亭子图片,观察分析亭子的基本结构。

师:“这是什么?”(亭子)

“亭子是什么样子的?”“亭子有哪几个部分?”

“这座亭子有几个角?”(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亭子?”(拓展幼儿的经验。)

师:“我们见过的亭子有单层、双层,还有三层的;亭盖有四角、六角、八角的,还有两个连在一起的'鸳鸯亭。这些亭子在公园里不但能方便人们休息,还装扮了公园。”

3、师幼共同讨论建构“亭子”的方法。

(1)提出建构内容。师:“今天积木区的小建筑师就来建造漂亮的亭子。”

(2)讨论建构方法。

师:“亭台可以用什么来搭?”

“亭子的柱子可以用什么积木来搭?”“柱子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亭盖怎么搭呢?”

4、幼儿建构“亭子”,教师指导。

(1)鼓励建构区的幼儿自主选择建构材料,围绕建构主题进行合作建构。

(2)引导积木区的幼儿大胆搭建,表现亭子的外形特征。

5、评价小结。

(1)欣赏、交流建构作品。

请小设计师们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讲评。从作品的造型及幼儿合作进行评价。

建构区活动教案大班教案篇6

活动名称:长城长

活动来源:

“不到长城非好汉!” 朱彬琦带来的长城留念照片留有这行字,而这行字引起了孩子们的强烈兴趣:“为什么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长城那么长,是谁造的?”“长城是怎么造起来的?”“烽火台上面为什么要有小洞洞?”孩子们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孩子们主动发起的、强烈的求知与探索的信号,所以我们在《我是中国人》主题中,延续孩子的兴趣点生成了主题分支——长城,以支持孩子们这一探究的需要。

在研究前期,教师与孩子一起作为学习者与研究者,搜集大量的关于长城的主题资料,通过各种途径:记录问题,收集资料,观看录象,交流分享等积累主题经验,但如何整合这些零星的`经验,让孩子们引发新一轮的思考与探究,让教师发现幼儿的内在需要与个别差异?让长城再现!让幼儿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运用整合已有经验;让幼儿在自发的建构中寻找合作伙伴发展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用多元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

在深入探究建构作品的阶段,幼儿在对已有问题通过回忆逐步清晰之后,通过有目的的自由结伴进行小组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建构完善理想中的长城。

活动目标:

运用已有经验对自己搭建的长城进一步完善,并合作进行适当调整,体验建构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环境创设:幼儿问题版面、资料收集版面、搭建长城场地。

二、各种建构材料及工具:大小、材质不同的积木;废旧纸盒;大型纸张;剪刀及粘贴材料。

活动过程:

一、 话长城——交流分享已有成果。

1、 说说已搭建完成长城的特点。

(可针对搭建的对象与真实长城的匹配程度、搭建的材料选择和方法等)

2、回忆已搭建完成长城需要改进的地方,讨论改进方法。

(可针对建构技巧方面、合作方法方面、细节刻画方面等)。

二、 造长城——深入探究建构作品。

1、根据已有问题协商自由分组。

2、 分组合作对长城进行调整完善。

三、 品长城——欣赏评价改进作品。

(可针对发现问题的解决效果、发现新一轮的争议等)

建构区活动教案大班教案篇7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事物与现象,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我班幼儿看《海底总动员》,对其神秘莫测的境界十分感兴趣。五彩斑斓的鱼,柔软的珊瑚,蹒跚的乌龟,可爱的海豚,还有刺激的潜水活动,全都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向往和兴奋。顿时唧唧喳喳的议论起来。有的说鱼的颜色,有的说鱼的形状,有的喜欢珊瑚,有的喜欢海豚……。每个人眼里看到的海底世界是各不相同的,针对孩子们不同的想法和探究兴趣,我们以分组的形式开展亲子半日活动,尝试用油水分离、宣纸印染、线条想象、卡纸装饰、折纸添画等多种美术技法表现神奇的海底世界,意在通过提供丰富的物质媒介,引发幼儿萌生创作的激情,能积极观察、想象、记忆、操作和个性表现,表达其独特思考和童心童趣。另外《钓鱼》游戏,亲子合作,其乐融融。在沟通情感的同时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爱心。

一、教育活动

活动名称:自主性绘画《海底世界》

【活动准备】

海豚表演的课件、海底世界的图片、范画、背景画、卡纸、宣纸、大小形状不一的蜡光纸、油画棒、水彩笔、排笔、彩色水、胶水、剪刀、看过《海底总动员》。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大胆的想象和创作,学习用不同的美术技法表现海底世界。

2、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更为广泛的互动空间,增进情感沟通。

【活动重点】

学习用多种技能表现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培养创造力。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带领幼儿进入"海底世界"。欣赏后提问: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海底世界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观察范画⑴老师做了一幅图,你们看美不美?美在什么地方?⑵你们知道这幅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3、用魔术表演的形式,分别演示几种做画方法。﹙宣纸印染、油水分离、折纸添画、线条画、装饰画﹚

4、家长和幼儿了解做画的类型后自主选择材料。

5、组织指导亲子分组活动的过程。

6、引导幼儿绘制更加丰富的内容。如:水草、贝壳、水母、海星、海豚、螃蟹等。

7、将作品粘贴到背景上。家庭之间相互交流,互相欣赏评价。

二、亲子游戏

活动背景:

水池中自由自在游动的小鱼始终是幼儿的好伙伴,好朋友……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呀!《钓鱼》游戏圆了孩子的梦。听!他们说:"瞧!我多棒!鱼上钩了!亲爱的小鱼,你别伤心,我会好好喂养你的"。

活动名称:钓鱼

【活动目标】

1、亲子共同配合,感受钓鱼的乐趣,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和爱心。

2、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更为广泛的互动空间,加深亲子间的感情,培养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鱼钩、鱼饵、塑料大鱼盆、透明的小鱼盒、小鱼数条、标签、胶布。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把自己当做小鱼,一起模仿鱼游。

2、引导幼儿观察鱼盆中戏耍的金鱼,回答问题:"水里有什么呀?小鱼在水里做什么呢?这些鱼怎么都长的不一样呀?你们想不想自己养几条小鱼?"

3、父母帮助指导孩子钓鱼。

4、钓到的鱼装到小鱼缸里。

5、鱼缸上贴上标签,写上给小鱼起的名字,作为宠物领养。(注意标签要贴在鱼缸的上面这个环节一定要父母协助,离园时共同把宠物带回家)。

《建构区活动教案大班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