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抗疫优秀事迹优秀7篇
分享自己的事迹,可以激励他人,推动集体进步,优秀的事迹都是个人的成就,值得我们收藏,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抗疫优秀事迹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2024抗疫优秀事迹篇1
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当家家户户正沉浸在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和幸福中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悄然来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在武汉蔓延,并开始辐射全国。1月22日,接到上级关于全面防控疫情的通知后,南皮站站长李雪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紧锣密鼓的安排、部署、再部署,动员号召全站上下,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争到底。虽然是一名女站长,但是她作为全站的带头人,在这场“战役”中,始终发扬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说在前面,更做在前面,带领全站干部职工,誓与疫情抗争到底。
一、雷厉风行,迅速行动,全面布防
接到防范疫情的通知后,面对疫情传播的严峻形势,李雪站长意识到此次疫情来势汹汹,特别是收费站又属于服务型单位,收费人员每天接触天南海北的司乘人员,危险系数较高,防控工作迫在眉睫。于是,李雪站长立即召开班子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指示,现场成立南皮站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工作专班领导小组,她担任组长,并结合南皮站实际情况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制定防控应急处置方案,从人员防控、各部位消毒、应急值守等各方面全面做好准备。事关每一名职工的人身安全,达成一致制定方案后,她安排各部门负责人立即行动起来,按照职责分工落实防控措施,安排办公室抢购84消毒液4箱,喷壶10个,保洁人员每天对宿办区消毒2次;针对收费人员每天与司机打交道,每天都接触钱的实际情况,在为收费人员配发口罩的基础上,要求办公室为收费人员购买橡胶手套,收费人员上岗期间一律配备口罩、手套,切断一切传播途径。同时,她要求在站职工每天测量体温2次,休班人员在家也要测量体温并上报,做到无缝监控。她不但每天严格做到自己测量体温2次,同时还每天到办公室查看职工体温测量情况,有一次,她发现一名职工的体温登记表上没有记录,立即拨打电话询问。经询问,原来,这名职工正在家休班,已经测量体温,但是忘记上报。李雪站长对这名职工的体温进行了记录,并教育她一定要高度重视,每天按时测量、按时上报。
二、随时接收随时传达,疫情防控不分时间
“各部门、各班组,接上级紧急通知,南皮站防范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物资已经采购,请各部门、班组负责人立即到办公室领取!”“各部门、各班组,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形势非常严峻,所有人员在岗期间必须佩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每天到办公室测量体温,在家休息人员务必做到尽量不出门,不出行,做好个人防护。”“各部门、各班组:接上级指示,每个人都要需要填写个人近期情况报告表,各部门、班组负责人立即组织落实,不得迟报、漏报。”……这些天以来,站内的政务微信群可以说是最忙碌的微信群,而群里最忙碌的人就是李雪站长。只要上级有最新指示,她就会第一时间推送到站政务微信群,并根据站内实际情况提出落实要求,有的时候,晚上十一点、十二点接到急文和指示,她同样会第一时间将文件传达到群内,做到随时接收、随时传达,让每一名职工都第一时间了解到上级的最新指示。每天半夜醒来,她也会习惯性地看看手机,看看上级有没有下发新的指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每天都要查看手机微信群有没有新信息,这已经成了本能,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三、愧疚化为动力,无悔坚守到底
从年前在站值班以来,李雪站长已经在站上待了七天了,每天忙忙碌碌,一直在忙着收费保畅和疫情防控的工作。年幼的女儿无人照顾,年迈的母亲也没有去探望。母亲已经快七十岁了,身体一直不太好,这也是她最放心不下的。大年三十晚上,她给母亲打电话拜年,听着母亲熟悉的声音,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眼泪不自主地流了下来,母亲听出了她的不对劲,忙安慰她说不要担心自己,安心工作,工作干好了就是对她最好的回报。作为女儿,她对母亲是万分的愧疚,作为母亲,她对自己的女儿同样是愧疚,女儿今年才__岁,但是因为工作,她同样没有时间照看女儿,听话的女儿自己做作业,自己玩。她将对家人的愧疚化为工作的动力,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硬仗!
疫情仍在继续,坚守仍在继续,作为全站的带头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李雪坚定了誓与疫情抗争到底的信念,不断给广大职工打气,带领大家与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抗争到底。
2024抗疫优秀事迹篇2
小丽,主管护师,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管办科员。
她是一名拥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平时能够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笔记有万余字,为提高自身素质,在支部开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活动中,主动开展自我批评,虚心接受其他同志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时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以身作则。作为医院的资产管理员,她每年历时三个月盘点全院7000余件固定资产,发现问题及时和科室进行沟通,确实做到账实相符。每半年对十余种重点类型的仪器设备进行详细的.效益评估,对效益不好的仪器和科室,及时沟通并制定方案改善效益,以达到资产的合理利用。每月制作固定资产卡片、分类账,下科室核对新增固定资产情况。日常还完成采购仪器设备成本核算表、固定资产报废申请等。
通过对资产的有效管理为医院创造最大经济效益。面对新冠疫情她时刻冲锋在前,不论节假日和周末,坚持不懈每日到责任科室督导疫情防控情况,积极参加党员先锋岗的门诊大厅值守及预检分诊工作,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各项制度要求的学习,对督导中发现的每一个问题,及时上报并和被查科室一起想办法解决。积极回社区报道,参加社区的疫情防控值守、垃圾分类工作。为延庆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4抗疫优秀事迹篇3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以来,山丹县离退休干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周xx就是其中的一位。疫情当前,72岁的他不顾自身安危,心里想的依然是人民群众,想着再做点好事实事,做点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
疫情发生后,他主动找到中牧山丹马场丹马社区负责人,要求参加小区的执勤值班工作。他说:“虽然我已经老了,但还可以再做点实事,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在执勤时,他时刻以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协助社区干部认真开展信息登记、体温测量、劝导居民科学防控等工作,热心向社区居民宣传防控知识,工作总结提醒大家及时戴好口罩。
他还主动发挥自身优势作用,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工作。在带头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的基础上,他教育引导身边亲友科学认识疫情、有效预防疫情,正确辨别不实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同时他用稿纸工工整整撰写了一封《致丹马小区全体住户的一封信》,并复印20余份,张贴在小区内醒目的地方,引导居民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遵守疫情防控规定,配合小区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疫情传播。
疫魔无情,人间有爱。周xx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默默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党员、老干部对党的无限忠诚,彰显了一名老干部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2024抗疫优秀事迹篇4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些人选择投入疫情一线、守护一方平安,而那些无法走上前线的普通人却默默做起了无名英雄,为这场战役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思茅区人大办公室的欧修毅同志就是其中一员。
疫情就是命令,不惧危险,第一时间投入疫情防控排查工作。大年初一,一家人的聚会刚刚结束,就接到了单位取消休假的通知,大年初二,他第一时间投入到了疫情防控排查工作中。区人大办组织人员积极响应上级的安排部署,与思茅镇政府密切配合,安排人员参与入户登记排查、疫情防控宣传。他们所负责的三家村片区居住面积大、外来务工人员多,情况较复杂。每天安排的排查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半,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工作要求,他们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查访等方式,对责任片区的所有住户和企业商户,开展多维度、全覆盖、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集中排查,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因工作时间长,饮食不规律、他患上了严重的感冒,为了不影响工作,利用晚上换班休息的时间到医院挂了两天的吊瓶,身体恢复后又继续投入到防疫战斗中。
责任重于泰山,无怨无悔,积极主动参与指挥部各项工作。云南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思茅区及时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欧修毅同志除了一开始被安排参与配合思茅镇人民政府和三家村社区开展疫情防控排查工作外,随后又被抽调到了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主要负责文件起草、校对、发布和指挥部会议的各项会务工作等。思茅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就是思茅区疫情防控的指挥中心,在指挥部工作虽然没有像医务工作岗位那样直接参与一线工作,但是所有的一线的工作都是在指挥部的指挥下进行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和丝毫懈怠,每一个决策命令的发布都必须做到及时、精准。为了不出差错,每一份从指挥部发出的文稿公告,他都反复进行认真细致的校对、核实,为了保障上情下达的准确和下情上报的及时,指挥部召开的每一次会议他都认真配合做好各项会议准备和会务工作,确保指挥部会议的正常召开。在指挥部虽然每天不用到处奔波,但是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经常是出门时候天还不亮、回到家中已夜深人静。
岗位就是年味,舍小家顾大家,充分展现人大工作者的风采。在疫情到来的这个春节,是所有人最寂寞的一个春节,身为一名公职人员,他的春节与工作相伴,在工作中感受年味。文字工作是脑力劳动,必须专注,一坐一整天,很多时候连水都顾不上喝,更顾不上那个天天在家出不了门的女儿,工作间隙他只能通过视频通话和家中的女儿说上几句话,他这种舍小家为大家、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全区疫情防控的关键之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大工作者的的神圣使命。虽然他不是党员,但在疫情面前,他没有退缩,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全力投身疫情防控一线指挥部工作,为全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就像一首歌中唱到的那样:“虽然我不是共产党员,却时刻追随在你身边。虽然我未曾举手宣誓,却始终与你血肉相连。深知你的使命,神圣非凡。坚信你理想,必将实现。”
2024抗疫优秀事迹篇5
配制试剂、提取核酸、核酸扩增、核酸检测、报告分析……
2月24日,在潜江市疾控中心仅有10多平方米的负压实验室内,王xx穿着“武装到牙齿”的密闭医学隔离服,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王xx是陕西省疾控中心病毒所主任技师,有着丰富的微生物检测经验。与病毒近距离接触,这样的工作每天都要持续上十个小时。
面对疫情,陕西省第一时间驰援潜江,王xx便是第一批抵达潜江的病毒检测专家之一。1月31日凌晨1时30分,包括王xx在内的陕西省疾控中心5名专家抵达潜江后,稍事休整便进驻潜江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实验室,开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
队长刘东立是陕西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所所长,传染病控制副主任医师,曾参与2003年sars疫情、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有着丰富的流行病学、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经验。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的病原,检测试剂极不稳定,经常会出现结果异常,无法判读。仪器也时有故障,影响到检测工作进度。刘东立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核对,排除仪器故障,经常工作至凌晨。经过多次摸索,终于优化了检测试剂,为防控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
在检测工作中,病例样本采集、核酸提取两个环节最为关键,而病毒若通过气溶胶溢出极易感染检验人员。“在这两个环节中,不能喝水,流再多汗、再口渴,都必须坚持做完检验,忍到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检验员游帅乔说,把病毒核酸提取出来后,加入反应体系,再利用仪器将病毒核酸数量进行放大扩增,分析检测结果,判断样本中是否含有新型冠状病毒,一批标本按检测程序顺利完成需要近6个小时。
“实验室里每个人筋疲力尽,但从来没有一位同事喊过累。”游帅乔说,只要能准确地检测出结果,能为患者的救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大家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如今,这群来自陕西的专家已经在潜江战斗了25天,他们用专业、敬业赢得潜江人的敬意。
2024抗疫优秀事迹篇6
她是一名党员志愿者,她是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她是新临社区党总支书记,她的名字叫葛巍,是一名85年的基层党员干部。值农历新春佳节,席卷而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破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为了加强疫情的防控工作,保障辖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从大年初一开始,葛巍书记就一直带领社区人员在一线积极开展防控疫情工作。取消休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一忙就是一整天,没时间吃饭是经常的事,实在饿了就是简单的方便面一泡。因疫情紧张,她每天在所管的辖区里不知道要走上几个来回,对居民一遍一遍的宣传,一天下来脚肿嗓哑的。因一直处在一线,怕回家不安全,就把她的儿子送到奶奶家,儿子也才10岁,经常打电话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一向坚强的葛书记,红了眼眶。此时的她也想回家陪陪儿子,但是心中的信念告诉她,此时社区的居民很需要她。挂了电话,葛书记又投入到了防疫工作当中。
她不分昼夜坚守岗位,奔波在各小区的“战场”上,接到上级有关部门给的武汉返新人员名单,她冲锋陷阵,第一时间走进疑似人员的家中,事无巨细的询问情况,亲自给他们量体温,讲述在家隔离重要注意事项,每天必进入疑似人员家中,仔细掌握情况。有些居家隔离人员急需新鲜蔬菜和生活必需品时,主动帮助购买,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在社区防疫工作站点上,她的身影从未消失过,主动发放宣传单,主动送出爱心口罩,主动排查所有疑似人员信息。
2024抗疫优秀事迹篇7
“服役时,忘我训练、不畏艰辛;退役后,本色不褪,勇当先锋”,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清水河县圣泉社区退役军人路建军同志以实际行动发扬退役不褪色,军人当先行的优良品质,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路建军同志今年xx岁,是一名有着38年党龄的退伍老兵。他1983年10月入伍,在部队参战获得二等功嘉奖,1988年脱下军装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五良太粮站任职,2021年11月,来到清水河县城关镇圣泉社区工作。
2024年2月17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他不顾腿部血栓的病痛和初春的寒冷,毅然加入圣泉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队伍,立即投身到抗“疫”战斗中。在圣泉社区小广场检测点,他是秩序维护员又兼消杀员,也是疫情物资搬运员,既要在疫情防控准备工作时搭建帐篷,又要开展秩序维护、环境消毒等工作,还要帮社区搬运防控物资。督促居民规范戴口罩、维护核酸检测队伍秩序、检查重点区域消毒情况等更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他是“硬汉”、是“管家”,苦活、脏活、累活抢在前、干在先,爆发疫情以来,别人换班他不换,坚持全天在岗,保证随叫随到。
路建军同志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他心系群众、踏实肯干,这种不惧艰难、乐于奉献的精神是对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卸枪不卸岗”的最好诠释,也在全县上下树立了一面疫情时期退役军人敢于担当的鲜明旗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