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猫的调查报告作文6篇

时间:2023-06-07 18:02:08 分类:汇报材料

记录调查报告要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在调查圆满落幕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份调查报告了,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猫的调查报告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猫的调查报告作文6篇

关于猫的调查报告作文篇1

现在,我发现有许多小学生总会带一些零花钱来校外的小卖部里去买东西吃或买玩具玩。可是,这些同学的零花钱是从哪里来的呢?因此我为此事作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 我利用这个周末的时间调查了一下同学们,他们有的说:“是同学的。”有的说:“是我的。”可是,这些同学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我决定去问问这些同学的家长。他们有的回答:“我没有给她钱呀!”也有的回答:“哦,怪不得我给他坐车钱,他还是那么迟才回来,原来他把钱拿去买别的东西了。”根据我的调查,我发现去偷爸爸妈妈的钱的有百分之二十,在地上捡到钱不交给老师的同学有百分之五十,妈妈给他的坐车的钱,却用来买别的东西的同学有百分之三十。

分析

1、在这些经常带钱来学校买东西的同学当中,四、五、六年级的同学占百分之三十。他们大多数是因家长给他们的车钱或给他们在学校订学习资料的钱来买外面的垃圾食品。

2、有些同学是去偷爸爸、妈妈的钱,他们趁没人时再去偷的,这样使小学生养成非常不好的行为习惯。

结论

小学生的零花钱主要是从这些地方得来的:

1、有的学生在地上拣到钱不给老师,而是去买一些垃圾食品。

2、有的学生让别人请客所以有了钱。

3、爸爸、妈妈给他们的搭车钱,他们却用来买些垃圾食品。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小学生手上的钱,大部分都不是父母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偷偷地拿来买东西的。

建议 小学生从小就有这种不良习惯,会影响小学生的一生。所以我希望家长必须得把这件事好好地处理,不能再让小学生发生这种事了。

关于猫的调查报告作文篇2

内容来源:1,问父母和亲戚邻居2,上网查资料3,实地考察

报告内容:

宝鸡市在陕西关中西部,是一座古老而又充满历史典故的城市。它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的美誉。

宝鸡原来的名字叫做陈仓,因为有陈仓山而得名。两千多年前,秦文公在这里修建了“陈仓城”。秦始皇统一七国后,在此设下陈仓县。唐朝时改名宝鸡县,此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宝鸡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三皇时期。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就诞生于宝鸡的蒙峪。据考证,宝鸡原有三个神农祠,其中以九龙泉的神农祠最壮观。九龙泉,泉出九穴,其水清澈透底,香甜甘美。此遗址在今宝鸡渭河南岸神农乡峪泉村。

宝鸡自古以来,就是关中的要地。汉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陈仓改名为宝鸡是唐朝安史之乱时的事情。最初,唐肃宋是改陈仓县为凤翔县,后因城南鸡峰山常有“宝鸡啼鸣”,唐肃宋认为是吉祥之兆,于是他改“凤翔”为“宝鸡”,将陈仓县改称为宝鸡县。从此,宝鸡这个吉祥而美丽的地名就一直被沿用下来了。

现在的宝鸡市管辖地区有三个,即金台,渭滨和陈仓区。管辖的县有九个:凤翔,歧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县。市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5万,其中市区人口75万。

关于猫的调查报告作文篇3

一、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四、五年级部分学生

调查目的:了解目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的一般状况,分析形成作文困难的症结所在,从而为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提供依据。

二、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一)、调查问卷包括五个方面:

1、你对作文课是否有兴趣及其原因。

2、你在作文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有哪些。

3、对作文方法的运用情况。

4、有无看课外书的习惯,能否从课外书中有意识的积累素材。

5、学生是否对语文课有兴趣,语文课对学生作文水平是否有促进作用。

(二)、下面就这五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你对作文课是否有兴趣及其原因。

在36份问卷中,有92%的学生觉得作文课是轻松愉快,丰富多彩,使人充满信心的。97%的学生认为习作是一种快乐的事情,是认真完成的。83%的学生对于写作文觉得有激情,充满创作的欲望,写完作文后44%是愉快满足的,47%是完成任务后的轻松。

喜欢作文的原因39%的学生是因为觉得作文很容易,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有47%的学生对作文非常感兴趣,还有8%的学生喜欢作文时因为老师和家长的鼓励。

56%的学生写作文的目的是为了练好作文,19.4%的学生写作文的目的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也有3%的学生认为作文课严谨,乐趣少,5%的学生认为作文课平稳单调,不讨厌也没乐趣。11%的学生对作文课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无所谓,还有3%的学生觉得烦躁,不想写,作文后也没什么感觉。还有多于2%的学生觉得作文时苦恼的事,消极应对。

从调查看来,90%以上的学生是喜欢作文课的,作文课及写作文过程中是愉悦轻松的,觉得写作文是很容易的。但是喜欢作文的原因8%是因为老师家长的鼓励,由此可见,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是有很多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在以后的作文评价中多采用积极的鼓励。但是56%的学生写作文是为了练好作文,并没有把作文作为表达感情的需要。作文的实用性还未有显现。另外,11%的学生对作文课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甚至3%的学生觉得烦躁,是苦恼的事,不想写,消极应对。

2、你在作文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有哪些。

觉得无话可写的学生占61%之多,只有36%的学生没有这种感觉。31%的学生觉得缺少好词句,36%觉得肚里有话表达不出来,14%觉得作文题缺乏新意,脱离学生生活,5%觉得是其他原因。

不喜欢作文的原因31%觉得作文很难,58%对老师出的作文题不感兴趣,还有2.8%觉得老师给的分数低而不喜欢作文。

从调查显示出来,觉得作文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觉得无话可说或者有话表达不出来,就是写作中有障碍,部分学生并未做到有意识地积累好词句,使得学生在写作中也未能将之很好的运用。

3、对作文方法的运用情况。

55.6%的学生经常会把摘抄过、见过、学过的好词句应用于好词句,16.7%的学生经常会,22%的学生会有意识的应用。8%的学生不会应用。经常摘抄5%,偶尔摘抄75%,在老师要求下摘抄14%,从不摘抄5%。

56%的学生有时候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回忆起与某方面有关的一些经历,25%的学生通常能做到,19.4的学生只是偶尔能做到。

8%的学生没有写日记的习惯,56%是只有老师布置才写日记,兴趣来了就写的占19.4¥,经常写日记的没有一个学生。

日记里记录的58%写的是每天发生的新鲜事,28%记录的是自己的心里话,感受特别深的事情占33%。积累好词句的习惯时有时无占72%,有这习惯的占14%,完全没有占14%,善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记录下来的占78%,完全没有这习惯和已经养成这习惯的分别占11%。习作材料61%都来自平时观察积累的真实材料,借鉴范文中的材料占33%。

75%的学生喜欢写想象作文,写景作文占22%,记事,说明文分别占5%,还有14%的是喜欢写其他类型的作文。

觉得自己作文写得最拿手的也是想象类型,占67%,其次是说明28%,写景14%,记事8%,其他7%。

喜欢修改自己的作文69.5%,不喜欢修改自己的作文31%,相反,喜欢修改别人的.作文占89%,不喜欢的19%,56%的学生喜欢别人读自己的作文,42%的学生不喜欢。能从作文中找到错误100%,错别字检查最容易找到错误,句子不通顺或不简练有36%能找到,标点28%能找到,用词不当25%能找到,条理不清或详略不当22%能找到。

39%的学生觉得有充足的内容可写,61%的学生觉得有时候有内容可写,有时候却没有。

调查显示,作文水平低下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1、缺少练习,单靠每册教材中几节作文课上的练习,是不能写好作文的。

摘抄积累不够且不会运用。显示,有意识的摘抄和记录所见所闻并不是自觉行为,依赖于老师的要求。即使有摘抄,学生作文时也不会应用,那摘抄就仅仅是形式了。

2、学生未完全掌握修改作文方法。对字词,标点,句子,篇章的错误不能完全发现,并准确修改。

3、教师指导不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习作方法的指导显得缺乏和单薄。

4、有无看课外书的习惯,能否从课外书中有意识的积累素材。

97%的学生都喜欢看课外书,喜欢故事书47%,童话39%,百科知识33%,科技11%,不喜欢读课外书2%。75%的学生有时候读课外书,25%的学生经常读课外书。

从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很喜欢看课外书的,喜欢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但是读书的频率并不高,这和学校和家庭的环境有关。

5、学生是否对语文课有兴趣,语文课对学生作文水平是否有促进作用。

97%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几乎每个学生都喜欢上语文课的,这给了学生提高习作水平的基础。

三、解决措施

1、创造条件,让学生读更多的书。

调查显示,学生有很高的读书热情,喜欢看书,喜欢看不同类型的书,但是由于学校藏书不够丰富,家长不够支持,使得学生处在一种想看书二无书看的情况。因此,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更方便地从图书室里借到书,能借到更多的书。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多为学生买书买好书,让学生时时有书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了大量的阅读,学生在写作中就有了模仿的标准,厚积薄发,才能才思泉涌。

2、培养学生勤于积累,并指导运用。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优美词句,往往一带而过,读后就可能抛诸脑后,到写作文时又感觉无话可说,或者有话说不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的阅读习惯与积累习惯联系起来,多积累,勤于积累,阅读中看到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好的写作方法记录下来,老师再指导分类整理和运用,这样,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从模仿到创造,潜移默化中学生已经学会运用。学生通过阅读,从而可以获得大量知识,观察社会,了解历史,陶冶情操,提高思想,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阅读书目,指导学生阅读,

教师指导不够。如果作文要学习习作方法,要指导习作,要分析例文,要实践写作,要修改习作,仅仅靠每周两节练习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作文方法贯穿于课文教学中,在阅读教材优秀例文中,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学会习作方法。达到读中学,读后写,从而提高作文水平。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可能仅仅将内容局限于文本本身,局限于析词解句和蕴含的思想感情,那么,课堂教学仅仅欣赏文本内容。语文教学可能失去了原本的实践性学科方向。

3、加强练习。

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坚持练笔,坚持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不命题的周记,这样的习作形式灵活多样,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是一种很好的真实的习作训练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相联系的习作活动,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应用而写作的的活动。这样,学生的习作水平也在不经意中就锻炼了出来,渐渐有所提高。

4、加强学生修改习作方法的指导及练习。

好的作文都是反复推敲修改形成的,或者说,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作文修改方法在学生作文能力提高上的作用。只有在修改作文中发现了问题,学生才会在自己的习作时提醒自己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在教学中,要加强习作选材、立意,遣词造句等方法的指导和练习,多创造修改练习的机会,在练习,在修改中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关于猫的调查报告作文篇4

调查时间:

四月四日

调查地点:

彩虹桥到珠江桥

调查对象:

旌湖水质污染

调查过程:

昨天,我和妈妈来到了德阳的旌湖边。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河里竟然是干的。妈妈给我说:“这是因为在施工,所以彩虹桥到岷江桥之间没有蓄水。”我这才松了口气。

沿着彩虹桥向南走,我闻到了一股轻微的酸臭味儿。原来是某个厂子排出的废水,我不禁想到,要是我们的湖水全部是废水的话,那成什么了?再往前走,我发现一处有许多垃圾,比如各种各样的包装袋,臭鞋子,一次性饭盒。各种各样的垃圾数不胜数。看上去特别脏。原来,我们的湖底是这样的,我很心痛。

在岷江桥和珠江桥之间,蓄满了水,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活废水排污口。这里排出的水全部是生活污水,泛着白沫。这样一排出,使附近的河面上泛着一层黄色的油污,令人恶心。

白天的时候,在这两座桥之间,湖面上有许多野鸭子,说明这儿的水保护的还算好。

看到这些,我想起了这样的情况:人们一边想努力的保护好水,一边却使劲的丢垃圾到湖里。难道人们非要那样“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吗?我希望所有的人们能立即采取措施,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拿出来好好执行。这样,我们的旌湖表面和湖底就都能保持的干干净净了。

关于猫的调查报告作文篇5

就最近这几年来看,随着各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也成为了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了社会更好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何为环境?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环境,主要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人的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气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资源、矿藏资源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说:大量的生活废弃品,塑料袋(也称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饭盒,果皮纸屑。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毫无疑问,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腐烂的尸体会影响环境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饭店、餐馆认为很卫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后随便一扔,影响了市容,破坏了环境。

现在像我们柳疃镇、青乡乡,最近电网部门纷纷撤除喷水机器的使用。喷水机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更加恶化、污染了水资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甚大。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说,我们北部渤海湾受到工业、印染厂的废弃物排放大量鱼虾死亡,地区农民上海捕鱼,鱼的体内含有大量化学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最近,我发现政府部门、昌邑环卫局开始大力整治环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乡街也定点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来垃圾围绕街道,臭气熏天的状况。各个村庄开始整治村内环境的污染源,使街道、村庄焕然一新!而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自觉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我们更为了我们的后代,树立好榜样,奠基好基础,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更加丰富多彩!所以呢!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们有责!看你的行动喽!

小建议:家庭生活中的塑料瓶可以做成装饰品,可回收物品可以卖出,换来金钱买实用的东西岂不很好?一次性木筷消毒清洗一下可以做成装饰品,你也能开小店赚大钱了!化废物为贵宝,

让自己的心情更舒畅,让自己的心灵更纯洁,让自己的家庭更温馨!

关于猫的调查报告作文篇6

在中国有许多地名,每一个地名有它由来,只要我们多多地了解历史,就能找到隐藏无限乐趣。

地名由来,可以分成许多种:有以当地特产为地名,如盛产桂树桂林、盛产大枣枣庄、出产铅铅山;有以实际地理位置命名,如在贵山南面贵阳、在黄河以南河南、远在北边北京;有以人名命名,如张自忠路、赵一曼路、中山路。最有意思是以历史故事命名地名,从地名中可以了解有趣故事。

比如新乡以西获嘉县,就是以历史故事命名。在我国汉朝时候,南岳国国相吕嘉叛乱了,国相相当于现在总理。他杀死了当时南岳王与王后还有许多汉朝大臣。汉武帝知道了,非常生气,派了5支大军分头去捉拿吕嘉。吕嘉被迫四处逃窜。

第二年,汉武帝东巡,途中有一支大军回来禀报,已经捉拿到吕嘉,并且把吕嘉人头送到了汉武帝面前,汉武帝非常高兴,于是下令,把得到吕嘉人头地方命名为“获嘉”。

一个地名一段历史,了解了历史知道了地名,知道了地名了解了历史。同学们不要以为地名只是简单地名,只需查查资料,动动大脑,就会知道我国文化博大精深。

《关于猫的调查报告作文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