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防疫一线先进事迹5篇

时间:2023-07-07 09:02:53 分类:汇报材料

事迹材料的内容需要具体到写作人物和事件,大家在写事迹材料时一定要确保它的真实性,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3防疫一线先进事迹5篇,供大家参考。

2023防疫一线先进事迹5篇

2023防疫一线先进事迹篇1

新年的钟声敲响,2020年到来,原来应该是被欢声笑语包裹的新年,却被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打破。“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打得我们措手不及,果然,人们要为我们的肆意妄为买单了!

外婆是一名清洁工人,自从疫情爆发以来,我被困在老家,但每天都要打一通电话给外婆,在确保外婆无身体不适才会挂断电话。我们是小县城,还好工作不繁重,而那些大城市呢?每天都要消毒,“瑞雪兆丰年”,今年冬天下了好久的雪,这更加重了这些勤劳的人们的工作,可他们没有喊苦叫累,反而日复一日的工作着,在心里祈祷着疫情早点过去。

自从封城以来,警察叔叔也没有闲着,每天为出城进城的人量体温,每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看着雪下在他们的衣服上,我都感觉到一阵阵寒风袭来。虽然他们戴着口罩,但我从他们的眼里读出了坚定。我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内容是:一个要进城的人,警察叔叔拿着体温枪给他量体温,他顺势问道:“累吗?”警察叔叔的手微微一顿说道:“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抗‘疫’成功!累又怎么样?值!”就这一句话,温暖了多少人的心啊!

2003年的非典,源头也是野生动物,这无疑为人类敲响了警钟,而人类非常没有铭记反而越来越肆虐,03年砍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钟南山老先生也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84高龄的他再一次挂帅出征,而医护人员们也纷纷写下“请战书”,再抗“疫”一线,他们表现出的是人性的光辉,是高尚的品德,是信仰、是精神、是奉献,他们崇高的职业道德更让我肃然起敬,他们无所畏惧的奋斗在一线,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抢人。他们所做的一切,人民不会忘记,历史更不会忘记!

面对疫情,我们更不能恐慌!我们要承担起一份责任,一份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现在,我们只要宅在家里,就是奉献。若不得不出门,必须戴口罩,回来之后必须全方面消毒,勤洗手,多通风。疫情终会过去,春天即将到来。

我不是武汉人,但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每天都在为武汉、为中国祈祷,我不知道我这个一母同胞的兄弟经历了多少磨难,但我要让他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中国,我们不会抛下他,会和他一起面对,“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2023防疫一线先进事迹篇2

在重症病房,白衣战士们仍在日夜坚守。我们来认识吉林省援鄂医疗队的一位护士长高岚。

对高岚来说,这天是个好日子,她要为25床的患者撤掉呼吸机。这位77岁的老人已经插管治疗17天,终于脱离危险要恢复自主呼吸了。

都知道给患者插管时异常凶险,但拔管时的危险系数其实一点也不低。由于不能使用镇静剂等药物,患者是保持清醒的,因此拔管时患者更容易咳嗽,大量携带着病毒的分泌物就会喷溅出来。

真正的考验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刚刚拔管的患者很容易因为喉头水肿导致无法呼吸,高岚和床旁待命的麻醉师、ecmo团队,随时要做好抢救和二次插管的准备。

拔管操作一切顺利。接下来,护士们就要24小时轮流守候在老人床旁,为老人叩背排痰,详细检查每一项监护指标。

重症患者大多有基础疾病,除了气道的护理,哪个床的患者需要检查下肢静脉血栓,哪个床新生了疱疹,高岚都记在心里,悉心照料。在护士们的眼中,高岚就是这样一个兢兢业业又细致周到的人。

今年50岁的高岚从事护理工作已经30年,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斗,2008年,又在汶川抗震救灾的战斗中火线入党。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一线,带领着100人的护理团队整建制接管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一个重症病区。

过去的一个多月,高岚所在的医疗队已经成功从生死线上拉回35位患者。现在,尽管患者们恢复得越来越好,但高岚紧绷的神经一刻也不敢放松。

2023防疫一线先进事迹篇3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武汉,但我相信明媚的阳光终会照亮这片土地,樱花会再次盛开,过早的人们依旧吃着热干面,街道会再次人声鼎沸,我们会摘下口罩,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

“隔离病毒,但绝不会隔离爱。”今年春晚上,临时增加的情景报告剧《爱是桥梁》展现了全国各界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决心和信心,让无数观众泪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自发生以来牵动了每一位国人的心。医务工作者用无畏和坚韧在前线守护人民健康,许多普通百姓也用温暖和感动搭建起爱的桥梁。

1月24日是除夕,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有大量的医护人员主动走上抗击疫情的一线。

临近年夜饭时分,身着防护服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值守医护人员,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由于无法互相认出对方是谁,他们在后背手上写了自己名字和加油打气的话,携手同心,共战疫情。他们有钢铁般的精神,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整个中华大地。当我们团圆时,应该想到一些战士仍然守在祖国前线,为了祖国的和平、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没有一丝懈怠,因为这份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关乎着百姓的满意程度。

在武汉,在成都,很多城市的一线医护人员都收到了“暖心”外卖。外卖的纸条上写着“向春节还奋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致敬,武汉加油!”这些暖心外卖令医护人员感动。

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除夕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六位新闻主持人站在春晚现场,以一份情景报告《爱的桥梁》,传递众志成城抗疫情的信心与决心。当天写脚本,当天确定六人组合,当天登台,这可能是春晚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彩排过的节目。而这六位主持人用最朴实温暖的话语,凝聚着亿万人共同的情感。

就在除夕夜,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各种机械开足马力,建设者们争分夺秒,力争早日完工,因为疫情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前一分钟交工,就能提前一分钟遏制疫情蔓延。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平凡的人披上了一身载着使命的外衣。1月23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千名医护人员纷纷签名或在工作群中报名,请求加入医院抗击新冠型肺炎的医疗的队伍,他们说,病人来了必须上,只要自己没倒下肯定要上。就在这样的严峻之势下,有许多医护人员向领导提出申请加入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去,和全院全社会共同努力,贡献我们一份微薄的力量。他们中既有年轻的医护,也有年资高的主任护士长,把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守护市民健康,他们义无反顾的践行医者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初心和使命。

对于这个春节我们应该拒绝扎堆,不图一时热闹,但求平安健康;电子化拜年也是团圆;减少串门,关系不会因距离而疏远,心意到就好;出门必戴口罩,科学丢弃,不传病毒;勤快洗手,消毒杀菌,病毒赶走;拒吃野味,不猎奇,不贪嘴,病从口入。教训牢记;科学就医,沉着冷静,谨遵医嘱;拒绝谣言,只送祝福,不传谣言;配合查验,多理解多耐心抗击疫情,你我有责!

这个城市承受了很多,人们有很大的压力,但我们都在努力做对的事。即使城市封闭,我知道我们不是一座孤岛,因为有几亿人在关心这里…让我们一起,等待这座城市痊愈。

2023防疫一线先进事迹篇4

东昌里社区书记李桂芳。她是一名军嫂、是社区党委书记中的老将。__年,她自觉放弃休假回老家,主动担当在抗疫工作一线。大年三十当天,她和她的女儿一起在社区防疫工作中度过。她90后的女儿主动支援社区工作,加入到防疫材料张贴、发放明白纸的工作中。这是两代人的共同坚守,也是家属对于一线防疫工作的支持,更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底气和希望。

从大年三十之后,她从未停歇。在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过程中,她都亲自部署,全力推动,带领全体社区工作人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社区居民纷纷称赞说,东昌里社区李书记,工作上热情与耐心,事业上坚定与执着,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

紧紧依靠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紧紧依靠群众,汇聚起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磅礴力量。东昌里社区副书记张森,大年三十当天晚上接到任务,放弃和家人看春晚团聚的时间,在家中用电脑立即工作,对重点人员进行排查,告知其一旦有发热等症状及时与社区联系,一直工作到初一凌晨。这真的是在工作中跨年。

执勤点位上工作认真,在东昌里一期严格落实小区出入口各项管理,在防疫工作的初期就将防疫各项标准管控升级,发动党员、楼门栋长、居民志愿者和进出小区的群众加入社区防疫宣传工作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把休息留给别人,把工作留给自己

把休息留给别人,把工作留给自己。东昌里社区残疾专干曹学军,大年三十,不是当天值班的他正在亲戚家团聚,听闻要走访入户下发明白纸等宣传材料的通知后,主动向社区书记打电话主动请缨,并当即从亲戚那边回到社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整整一天。从大年三十到现在,一天也没有休息过。

主任说让他休息一天,他说我离家近,家里也没啥事,让别人先休息吧。每天值班之余,都回到社区继续做残疾人相关工作。连日来,他主动值夜班,在没有排夜班的时候就去替值夜班的同事站岗,并主动问其他人说谁有事需要值班都找他。社区书记称赞他说关键时刻真给力,是一位用行动诠释担当的好同志。

2023防疫一线先进事迹篇5

“请提前准备好二维码有序进行核酸检测,请保持好间距。”“请出示临时出入证为您登记……”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进入街道社区,他们化身“大白”或是“红马甲”,日夜值守、冲锋陷阵,关爱困难群体,组建爱心车队,协助做好疫情防控的补位工作,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我的家,我来守!”“我的城,我来守!”面对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敌人”,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青年迅速行动起来,投入抗疫志愿服务中。从8月25日起至9月13日,成都志愿者服务平台——“文明兴蓉”共招募志愿者42万余人次,开展抗疫志愿服务活动4.9万余场,累计服务时长近217万小时。他们用点滴奉献汇聚成这座城市抗疫的文明暖流,激荡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爱心食堂

为独居老人送餐

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让每一位有需要的独居老年人,准时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

从9月1日起,天府社创中心在严格落实防疫政策的前提下启动助老餐服务。因为疫情防控,全市静态管理,老人们不能自己来食堂吃饭,为了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得方便、吃得放心,食堂就提供免费送餐上门服务。

“因为用餐的一般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所以菜要多煮一下,食材搭配保留原汁,口感清淡一点。每天都是两荤两素,一周食谱不重样,老人们在家就能享受这顿免费午餐。”天府社创中心公益助老餐厅妥妥饭堂朱店长说。

“刘阿姨,饭到了,少盐少油,到门口取一下哦。”上午11点多,朱店长把餐送到了成华区建兴路小区的门口,由于外来人员不能进,只好联系88岁的刘阿姨去门口领取。刘阿姨有糖尿病、高血压,医生让她少吃盐少吃油少吃糖,刘阿姨独居在家,吃饭会很麻烦,跳蹬河街道建兴路社区便第一时间安排刘阿姨参加助老餐活动。刘阿姨无伴无子女,自己做饭成了难题。“以前我一个人在家煮饭挺麻烦的,现在方便多了,感谢感谢。”刘阿姨说。

刘阿姨的定制午餐,来自天府社创中心公益助老餐厅妥妥饭堂的中央厨房。在过去的10多天里,妥妥饭堂还尝试根据老人身体情况开起了“小灶”,提供“糖餐”“三高餐”等精细化餐食服务。在成华区跳蹬河街道的支持下,以天府社创中心为轴心点,将周边的建兴路社区、杉板桥社区紧密沟通,同社区网格员、小区物业一道,将午餐送到老人们手里。

“志愿者这么晚了还帮我买药,谢谢了!”深夜23点53分,温江区西贵堂小区业主微信群里,一位业主发出这样的感谢,“职责所在”是志愿者们回复的内容;美茵河谷小区合唱团的陈婆婆给志愿者小李发了足足200字的感谢话语,占了大半个手机屏幕;在得知融锦城小区6栋的杨奶奶缺少生活用品时,特殊群体保障组迅速送达物资……这些温馨的画面一个个出现在我们的故事中。

在正宗家园小区上门走访的过程中,社工发现残疾人梅阿姨家的电灯坏了,便联系了电工师傅,老人家里电线混乱有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了;王叔叔急需清热抗病毒冲剂等药品,志愿者马上将药品送上门……

很多志愿者加入“守望者”队伍行列中,参与到保障老年人及残疾人群日常生活的爱心接力之中,为一个个行动不便且不会使用网络和手机的特殊群体,建立起“点对点”的帮助。

爱心专车

时刻接送一线防疫人员

为满足一线防疫人员的出行需求,9月1日,多家网约车平台再次组建爱心车队,推出“抗疫爱心专车”项目,免费接送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及社区工作人员。

记者了解到,退役军人瞿祥劲师傅、成都最美志愿者张桂容师傅等人在第一时间组建起爱心车队,仅一个小时,报名人数就超过了100人。

9月2日开始,该爱心车队与高新区、锦江区牛市口街道等地完成志愿服务需求对接,为该地区的一线防疫人员提供专车接送服务。“车队的主要工作是保障医护人员出行、医疗物资和保障物资运输、核酸样本转运等,在大成都范围内服务。”医疗保障队队长刘彬告诉记者。

张浩是曹操出行爱心车队的一名司机。9月3日凌晨,由于成都下雨、降温,他经常一趟车拉好几个点位的医护人员。张浩说:“大家都不容易,我一定要把他们都安全护送回家。”

谭向勇师傅是首次参加“抗疫爱心专车”项目,对于凌晨接送一线防疫人员这件事,谭师傅说:“成都是我的家,能够为防疫作贡献是我的荣幸,而且不止我一个人,那么多人都在为保卫家园努力,我这点辛苦算什么。”周女士是成华区的核酸采样人员,9月2日晚上她未能打到车,在经过数小时的疲劳工作之后,乘坐免费的爱心专车回家让她欣喜,也让她感受到了城市的温暖。

记者了解到,9月6日,成都市网约车平台及租赁公司迅速组建起一支2000人的应急保障爱心车队,就地参与志愿服务,承担起接送医护人员和核酸样本的运送工作。在这当中,还有一支150余辆车组成的“追阳车队”,24小时待命,专门负责运送阳性确诊病例到隔离点,累计完成各类防疫运输任务1000余次。

《2023防疫一线先进事迹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