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读后感模板7篇

时间:2024-07-06 17:56:04 分类:心得体会

通过认真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让文字更生动,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可以让我们更加注重文字的魅力和表达的生动性,提高我们的写作魅力,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祖父》读后感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祖父》读后感模板7篇

《祖父》读后感篇1

昨天我们学习了萧红的文章《祖父的园子》,读着清新活泼的文字,我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虽然作者萧红的一生非常坎坷,但是那段在祖父的园子里度过的童年时光是那么美好,快乐,令人向往,令人心动。她笔下流淌的童年时光都是自由的,你看“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长上天去也没人管。

认真品味这些句子,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扎着小辫,穿着一条红色的小裙子的小姑娘,她正在咧着嘴开心地在倭瓜棚里捉迷藏,在玉米地里捉蚂蚱,一切都是自由的。

在我的童年生活中也有这么一个园子,外公家后面就有一个小园子,每年回老家,我总是随手把行李一扔直奔它怀里。要问这时我在干什么呢?“嘘,别出声”,我正在捕捉一只活蹦乱跳的蚂蚱。只见那只蚂蚱似乎玩累了,停在一片菜叶上一动不动,我见时机已经成熟,一下扑上去逮住了!“真是太好了!”我抓着满园子跑。

我在园子里游戏、打闹。玩累了就拿遮阳帽往后脑勺下一垫,躺在瓜棚下,翘起二郎腿。一边采个黄瓜美滋滋地啃起来,一边数数,每棵黄瓜藤有几朵花。等外公醒来发现,我早已逃得无影无踪,园子里留下外公呵呵的笑声。

外公的园子就如萧红心中的“祖父的园子”一样,它是我幼时的游乐场,它虽普通,但童年的我总能在里面找到无穷无尽的欢乐。

《祖父》读后感篇2

今天,我们学习了《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让我对这个童话般的园子充满了向往,对作者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充满了憧憬。更吸引我的,是祖父的慈爱,仁德,对“我”胡闹、任性的宽容,放飞“我”的天性,对“我”深深地爱。

祖父的园子是五彩缤纷,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种类繁多,五颜六色的昆虫,在园子里飞翔、蹦跳、嬉戏;五光十色,形态各异的花花草草,泛着淡淡的幽香,争奇斗艳的开放;高大挺秀,粗壮坚强的大榆树,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活力四射。在这样美丽的园子中,跟着祖父四处转悠。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但其实,“我”不是在劳作,而是在胡闹。“我”拿着锄头的“头”铲地,不过是在地上乱钩一阵。“我”分不清哪个是苗,哪个是草,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的园子是色彩明丽的园子,自由的园子,快乐的园子,“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祖父的`爱是暖融融的,像阳光一样的,那么温暖,柔和。作者在童话般的园子中度过童年,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生活,在祖父浓浓的、暖暖的爱中成长,使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这个园子给了萧红无限的快乐,无限的留恋,也带给了我无限的欢乐;祖父给了萧红无限的疼爱,无限的关心,同时也带给了我无限的震撼,感动。

《祖父》读后感篇3

学习了《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后,我的眼前清晰地浮现出一幅一个慈祥宽容的祖父和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在园子里嬉闹的情景。小萧红在充满生机的`园子里度过她那快乐,令人难忘的童年。

小萧红跟着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虽然是乱闹一阵,但是祖父却不责怪她,。她在园子里摘黄瓜、追蜻蜓、捉蚂蚱,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觉。

在祖父园子里的那段时光是多么自由快乐啊!园子里明晃晃的,新鲜漂亮。小肖红可以在园子里拔草、栽花、种白菜、铲狗尾草。有时候没种好的菜却把种子踢飞了,有时候又会在割草时把谷穗当杂草一样割掉;还有时候用瓜瓢把水往天上一扬,大喊着“下雨啰。.。.。.”小肖红可以在园子里做各种游戏,和动物玩捉迷藏,园子里的人是自由的,连动物和植物都充满了灵气。睡醒了的花儿,在天上闲逛的小鸟。.。.。.一切都活了,自由了。而我呢?天天作业多得很,做事一点不对就会遭到指责。.。.。.作业负担只是语文、数学之类的就够受的了,还有英语作业,成天都不能出去玩儿。周末,只要我写完作业,我就可以玩一会儿手机,但是一想到还要去复习,我就没劲玩了,我多么的想痛痛快快的玩一会儿啊!

我想萧红童年那样自由、快乐,后来不也照样当了作家?世上没有上小学时死记硬背的学生成为世界上的名人。所以,请爸爸妈妈、老师们给我们一点自由,让我们去亲近大自然,给我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吧!

《祖父》读后感篇4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非常有教育的书,他告诉我们我们爱的人死去了,但是不会真正的死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所以我们也要珍惜身边的亲人,关爱我们身边的亲人!

这一本关于是马提的祖父死亡的感人故事,马提的爷爷身体一天比一天变得越来越小,到最后竟然马提一口气吸进了鼻子中,把祖父吸到了自己到了自己的身体里面,这一故事也让我知道了虽然我们的身边有人默默地死去了,但是他们的仅仅死去的是自己的身体,而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的留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中,而且,《马提与祖父》这个故事还保留了一个道理告诉我们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应该要关心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我们身边的所有亲人,不要等到他们离去了,才感受到后悔莫及,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亲人,关爱我们身边的亲人!对家人要孝敬。

我们也要像马提的'祖父学习,虽然知到自己要死了,但还是像以前那样那么的开朗,他不逃避残忍的现实,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这残忍的现实,我们要向他学习,向他学习那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

这本书告诉我,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不能轻易的向困难低头,要像马提的祖父一样,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祖父》读后感篇5

一、精心备课,作好准备

一听说要到与我校联谊的边远小学去搞联片教研帮扶活动,我很兴奋。因为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为了能在这次教研活动中很好的展示自己,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心中一遍又一遍地默诵着《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脑海中思索着:这篇课文是写“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小读者的共鸣。所写的内容都是一些小事,虽然内容看似零散,但都围绕着“趣”字展开。我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发挥其主动性呢?“还课堂给学生”,通过学生多元化解读,自读自悟,选取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段落进行朗读、体会,不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瞬间的灵感激活了我的思维,笔尖在教案本上沙沙地写着。片刻,一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教案“出炉”了。我捧在手上,反复朗读、修枝剪叶。看着它,我仿佛看到了一张张求知的面孔,一双双智慧的童眸。

二、瞬间的欣喜

伴着清脆的铃声,带着我的设想方案,我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开始献课前的试讲。“孩子们,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走进祖父的园子,去领略了那里美丽的景色。这节课,老师将再一次带领你们走进祖父的园子去分享‘我’和祖父的快乐。”只见学生们的脸上流露着期待的'神情。我接着问:“祖父的园子在‘我’的心中就是一个菜园子吗?如果不是,那它还是什么?”学生们带着疑问饶有兴趣地进入文本默读找寻答案。接下来,学生选取自己觉得最有趣的自然段反复朗读,谈论自己的感受或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是浓厚的兴趣。看,课堂中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举手的人比平时多一倍多,就连平时上课老走神的张三山也能准确地谈出自己的感受。我即时给予肯定,并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看到他双眼流露的喜悦,心中暗自高兴:“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这堂课十分顺利,取得了成功。我欣喜不已:我们班都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更何况农村的孩子对文章中的事情再熟悉不过了,会更感兴趣,献课时,就这么上,肯定没问题!

三、出乎预料

由于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献课那天,我信心十足。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赶到了与我校联谊的帮扶学校。朱校长热情地迎接了我们。他很诚恳地向我介绍了我即将授课班级的学生情况,“这个班的学生成绩不是很好,上期末语文统考只有三人上八十分,其中还转学走了一人。大部分学生的成绩没有及格。语文平均分不及格。你要作好思想准备……”一席话说得我脑子嗡地一声懵了,但转念一想:“我所教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而且也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是他们感兴趣的事。课堂上,只要我多采用激励的手段,相信应该没问题。”我仍然信心十足。

上课铃一响,我满面春风地走上讲台。天哪,目光所及之处是一双双清澈透明、渴求知识的眼神,我心中顿时激起千层浪。

开课了,和我预设的一样,进展得还算顺利。可到了起来谈谈自己觉得写得最有趣的自然段时,情况发生了:没有人举手,似乎对我的问题无动于衷。“谁愿意起来说说?没关系的。”“来吧,勇敢的孩子,起来谈谈你的想法。”……几乎是满脸堆笑,“讨好”似的“乞求”,可是,所有的孩子都不为我的热忱所动。在我的苦口婆心下,终于有孩子举手了,我总算舒了一口气。

原以为有孩子举手了,我抓住这一契机大加赞赏后,会有孩子接二连三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没想到,又没有孩子举手了。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样拖延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这节课,不可能就这样陷入尴尬的场面。教学任务也不能完不成呀!”我的心里急了。忽然灵机一动,干脆直奔主题,“孩子们,老师觉得十三自然段写的最有趣,有和老师看法一样的孩子吗?”一个、两个,终于举手了。学生一一作答。“想怎样,就怎样。自由,谁不向往,可以无拘无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点到为止,匆匆而过。在学生谈及文章的五至九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试着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完后,读得感情不到位,语速缓慢,没有停顿。于是我示范朗读,并让学生来评价我的读。学生们都很高兴,踊跃发言:有说我读得有感情;有说从我的读中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顽皮、可爱……结果,学生评完,我又像先前一样为了完成教学环节又跑入下一个话题……

四、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领者。”这个引领者必须具有广博的学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必须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细微变化,理解并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要反复学习、揣摩新课程理念,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提升。

送教下乡的课上完了,教学环节也完成了。同样的课文,同样的教案预设,只是学生不同,城乡不同,为什么取得的效果却大相霆径?我反复思索着这个问题。终于我豁然开朗:原来,我预设的教案是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想的。这样的预设对于我班学生可能问题不大。但是对于另外的班级,另外的学生就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因为,教师的备课,不光是备教材,更是备学生。所以,我们提倡“一切从‘零’开始”,把每一次教学看成是新的开始。教师的智慧不应是通过单纯的传授和学习可以获得的,它是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是一种教学实践的智慧,这节课我缺少的就是这种智慧。

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师生应该享受课堂,在课堂中得以发展。如何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何使学生能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获得知识?这一方面要靠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能根据学生的突发事件努力调控自己的教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训练要有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我的教学中,学生在谈到“想怎样,就怎样。自由,谁不向往,可以无拘无束……”时,我又跑入了下一个话题。其实,我放弃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契机。应该激励学生说:“孩子们,小萧红幸福的童年流露于语言文字之中。她喜欢这篇园子,感受到植物的自由自在。老师的课堂也一样,你们不必这样拘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各抒己见。”如果那样,学生也许不会那么拘谨,就会畅所欲言,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去想象,去体会萧红在祖父园子的童趣。还有在我示范朗读,学生评价后,我应该引导学生像我一样把感受读出来,直到读好为止。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每一教学点都是“蜻蜓点水”。

如果我是拥有教学实践智慧的教师,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愿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能够将生活与教学的紧密的联系起来;具有高屋建瓴俯视整个教材和细致入微分析具体内容的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重构教学内容,创造独具个性的课堂教学;具有敏锐地获取教学信息的能力,能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和动态的教学实践中捕捉信息,并准确判断生成的信息的价值,临场利用和开发“原汁原味”的生成性资源,实施发展性的评价;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恰到好处地把握教育时机,能机智灵活地应对教育危机,能根据教育实际态势及时调整教学行为,那就可以自己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悟性,发展学生的智慧。我的确该加油了!

《祖父》读后感篇6

?祖父的园子》一文讲述了作者萧红小时候与祖父在园子里一起干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美好的童年回忆。

读罢,让我我想起了我外婆的菜园。外婆的菜园与文中祖父的园子有些不一样。外婆的菜园没有祖父的'园子那么大,很小巧,且很特别,因为它在楼顶。是外婆把土一袋一袋辛辛苦苦地背上去铺成的,每一袋土都有着外婆对土地的热爱;是外婆将土一袋袋认真地在地上铺好,每一份土里都有外婆的心血;是外婆往这一袋一袋的土里栽培着幼苗,这样土里就有了她的希望。

外婆的菜园虽小,却很精致,铺成的地被外婆精心整理成好几个小方块。每块小方块都种上不同的蔬菜,有小白菜,辣椒,红薯叶……每一种菜都被外婆养得水灵灵绿油油的。外婆浇水的时候,我也要浇,外婆施肥,我也要施。我哪会施肥呀!把菜都踩扁了,外婆很心疼被我踩的菜,望着菜,扶着锄头,惊恐地叫着:“莫踩哟!”于是外婆不再让我干活。我喜欢在外婆的菜园里玩,夏天坐在丝瓜藤下乘凉,玩泥巴,不时有蜜蜂和蝴蝶飞来,围着丝瓜花跳舞,偶尔会有小鸟飞来,落在菜园里,歪着头踱着步,找虫吃。冬天到了,菜园便成了我那两只小乌龟冬眠的小床。

冬去春来,四季变换,外婆的菜园就像变魔法一样,变化出不同的蔬菜。我不怎么爱吃蔬菜,但外婆菜园的菜,鲜嫩多汁,甘甜可口。每次外婆送来了,吃的时候我都是大口大口的往嘴里塞。外婆看了都会说:“慢一点吃,慢一点吃,还有很多哟!”

我想,长大以后,我也会像萧红一样,把菜园里的一切,当成童年珍贵的回忆。

《祖父》读后感篇7

近日,我在读《马提与祖父》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马提的爷爷去世了,就在马提胡思乱想之际,突然听见了爷爷开口邀他去散步,就此展开了一场奇异的旅程:他们“捕获”了半黑半白的小马,穿过高高的向日葵林,寻找海盗的宝藏……可爷爷却越变越小,最后被马提吸进了身体里。

我想,在马提的心中,他最亲爱的祖父并未曾离去,他会跟着马提一辈子,永远的活在马提的心里;这个道理对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一样,当你同马提一样面临那一天时,你就会明白:爱我们的人其实并未走远,他们一直活在我们的心里。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去世的`亲人。在自己亲人的病床前,我没有像马提那样去真实与虚幻的交界线处漫游,只是在默默的守候在自己所爱的亲人身旁。到现在,我才明白:如果有一天,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的悄然离去,就像一只昆虫蜕下自己的旧壳,换上一副新装,重新面对生活;所以,他们并未曾离去,而是继续活在我们的心里。

我想,日后,无论我身在何方,无论我经历什么,我都不会忘记:

爱的人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尽管许多东西最终会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这值得我们一辈子去回味,当我们回味的时候,眼前仿佛又出现他们的音容笑貌——就像他们从未走远。

——尾记

《《祖父》读后感模板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