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心得6篇
心得是展现个人能力最关键之处,每一次的心得体会都是一次自我审视的机会,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回归心得6篇,感谢您的参阅。
回归心得篇1
无论实验性研究还是观察性研究,线性回归分析十分重要,尤其是现况调查和队列研究。在现况调查中,回归分析既可以初步探索变量与变量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多变量的回归分析开展复杂关联性分析。
现况调查的分析过程及回归分析的位置
学习回归分析,首先得了解回归的历史,模型的定义,建模的意义等,本文将基于简单线性回归,来帮助大家全面了解线性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的历史
“回归”是由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兼统计学家高尔顿(francis galton,1822~1911.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表弟)在研究人类遗传问题时提出来的。为了研究父代与子代身高的关系,高尔顿搜集了1078对父亲及其儿子的身高数据。他发现这些数据的散点图大致呈直线状态,也就是说,总的趋势是父亲的身高增加时,儿子的身高也倾向于增加。
1855年, 高尔顿发表《遗传的身高向平均数方向的回归》一文,他和他的同事通过观察1078对夫妇的身高数据,他发现这些数据的散点图大致呈直线状态,也就是说,总的趋势是父亲的身高增加时,儿子的身高也倾向于增加。当父母越高或越矮时,子女的身高会比一般儿童高或矮。他将儿子与父母身高的这种现象拟合出一种线形关系,分析出儿子的身高y与父亲的身高x大致可归结为一下关系:
y= 0.8567+0.516*x (单位为米);
假如父母辈的平均身高为1.75米,则预测子女的身高为1.7597米。 这种趋势及回归方程表明父母身高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其成年儿子的身高平均增加0.516个单位。这就是回归一词最初在遗传学上的含义。
有趣的是,通过观察,高尔顿还注意到,尽管这是一种拟合较好的线形关系,但仍然存在例外现象:矮个父母所 生的儿子比其父要高,身材较高的父母所生子女的身高却回降到多数人的平均身高。换句话说,当父母身高走向极端,子女的身高不会象父母身高那样极端化,其身高要比父母们的身高更接近平均身高,即有“回归”到平均数去的趋势,这就是统计学上最初出现“回归”时的涵义,高尔顿把这一现象叫做“向平均数方向的回归”(regression toward mediocrity)。
“回归”一词正式流传下来,不过后来的统计学看重的不是“向平均数方向的回归”而是高尔顿建立起来的回归方程。这个回归方程是一个函数,它不能准确反映父亲身高和子代身高的关系,但是却可以大致判断,并且在一个群体水平计算父亲身高对子女的影响的平均值,可以从数据上反映父亲身高与子女身高的因果关系。
“回归”逐渐成为根据一种变量(父母身高)预测另一种变量(子女身高)或多种变量关系的描述方法,成为百年来经久不衰的统计学方法。
回归关系,即一种用数学函数描述的变量的数量依存关系,而且主要是因果关系。
线性回归分析的模型
▌什么是模型?
模型(model)模型是指对于某个实际问题或客观事物、规律进行抽象后的一种形式化表达方式比如,地球仪是一个模型,它代表着用物理球体来反应真实的地球。
最常见的是用数学的方式来反映客观事物。因此,全球各国有一个注明的数学比赛,叫做数学建模大赛!用数学方法来拟合现实事件发生的一般规律。
统计模型也是一种数学的方式。比如,高尔顿的子代身高问题,我们想关心的是,子代身高到底受什么影响?我们能否预测它,能否用数学的方式预测它?此时,便需要构建数学模型。
高尔顿给出了最为经典,但有十分简单的方式,用一元一次,或者多元一次模型来构建子代身高的模型:
y= 0.8567+0.516*x (单位为米);
回归模型或者回归函数是一类统计学分析最重要的模型,除了线性回归模型,还有不计其数的各种回归模型,典型还有logistic回归模型,cox模型,poisson模型等。本文以线性回归模型为例,来探讨模型结构。
▌线性回归模型定义
线性回归按变量数量的多少可以分为:简单线性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简单线性回归,也就是有一个自变量,数学上表达为一元一次函数,其模型可以表示如下:
上述公式是基于样本得到的结果,b0和b1均为统计量,若该公式拓展到总体人群,则为
公式中参数解释如下:
x:自变量
ŷ:y的预测值
b0 、β0:截距
b1、β1:变量回归系数
其中,关键的指标即为b1和β1,他们称之为回归系数,反映的是x对y的影响力,是当x每改变一个观测单位时所引起y的改变量。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x是真实的变量值x,而y带了一顶帽子,并非是y的真实值,而是成为y的预测值或者估计值。
实际上,世界上所有的x和y没有严格上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x产生的预测值ŷ,是接近于y但不等于y。
y预测值与y直接的差值我们称之为残差。
残差反映了除了x和y之间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的影响,是不能由x和y之间的线性关系所解释的变异性。
可以这么来理解ϵ:我们对y的预测是不可能达到与真实值完全一样的,这个真实值只有上天知道,因此必然会产生误差,我们就用ϵ来表示这个无法预测的误差。我们通过引入了ϵ可以让模型达到完美状态,也就是理论的回归模型。
残差ϵ就是没有被解释的部分,是剩下来的变异,是边角料。
再通俗来说,就是x和y完美的关系是不存在的,通过x只能差不多预测y。真实和模型总是有点差别,有些差别大,有些差别小。就如,现在的美女们,照片的美女和实际真人残差很大,很以前的美女,照片和真实简直一摸一样,残差小。以前的照片,残差是粉底;现在的照片,残差都是手机惹的祸,你想要怎么美都行!结合残差,真实的y和x关系如下:
同样的,多个自变量存在的情况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的表示如下:
其中,bk、、βk:回归系数,在多重线性回归中,被称之为偏回归系数,表示每个自变量都对y部分的产生了影响。意义与简单线性回归结果相似,反映的是x对y的影响力,是当x每改变一个观测单位时所引起y的改变量。
一个回归模型,必然有残差,成功的模型必然也有相应的变量来解释y的变异,但是残差可大可小。一般来说,建立回归模型时,总希望残差尽可能小。残差越小,往往意味着更多的y的变异被解释掉了,预测模型更加真实,即y预测值更接近于y真实值。
这一“残差越小越好”的思维被运用回归分析中,便成为了回归建模的基本原则,最小二乘原则。
回归心得篇2
在我的桌上,放着一个紫荆花型的笔筒,妈妈说,这是我出生时,爸爸从香港给我带回来的礼物。香港,一个多么美好的名字,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十年来,我和她一起成长。
一百年前,香港这块美丽的弹丸之地是帝国主义列强强行从母亲身上割去的,多少屈辱之泪,多少思乡之情,那具有中英特色的中英街成了这段屈辱历史的见证,让每个中国人都铭记在心。 当年同一蓝天下的炎黄子孙因何而骨肉分离?华夏之香岛为什么飘起英国的米字旗?是的,那是一页写满屈辱而不堪回首的历史;那是一页溅满血泪遍透悲怆的历史。
十年前,也就是我来到妈妈怀抱的时候,香港这个流浪的孩子终于回来了祖国妈妈的怀抱,祖国妈妈用最真的心,迎接迷失的孩子归来,炎黄子孙在妈妈怀抱里团聚了。从此,她在妈妈怀抱里快乐成长,因为有内地这个巨大的市场,有内地蓬勃而强劲的经济动力支撑,香港平稳度过了从1997年亚洲金融风波,经济稳步发展,依然是东方明珠。 香港有着世界最自由的经济,国际上广泛的联系,有着较为完备的法制和经济管理人才的优势。回归十年来,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市民自信心提高了,在妈妈的怀抱中,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它在骄傲对世界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的一员,在祖国的怀里,我们很幸福!
十年树木,今年春天,紫荆花盛开了,花开得绚丽、灿烂、芬芳,因为它们还要以更加鲜艳的色彩,庆贺香港回归十周年。在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时候,我也整整十岁了,十年来,因为祖国的培养,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一个爱祖国,爱学习,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小学生。每当看着桌上的紫荆花型的笔筒,我便会想起我心底的梦想,那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能到香港工作,把香港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春华秋实,我衷心希望香港更加繁荣,更加开放,更加和谐 ,我也衷心希望我的梦想能够早日实现!回归的香港,我将和你一同成长!
回归心得篇3
1997年7月1日,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美丽的香港金紫荆广场上。风里回荡着庄严的国歌声。那时,我还没有出生。但是现在从书本里了解到了这个伟大的时刻,此时,我深受鼓舞,心里有好多感受。
1840年,外国人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的不平等条约。美丽的香港没有了,完整的中华大地破碎了。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土地,还有我们的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正如毛泽东爷爷所说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国家力量强大了,那个受人欺负的时代永远过去了!
香港回归了,是因为有了强大的祖国。体现了中国人的自尊和自信。
我出生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出生的那年,澳门也回归了。我深深地为我的祖国而骄傲。
美丽的东方之珠-香港回来了,澳门回来了,台湾还会远吗?
奥运会开幕式上林妙可小朋友唱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我亲爱的祖国,是你教会了我自强。亲爱的祖国,是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民族的骄傲。
我深深爱着的祖国,祝愿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祝愿祖国越来越强大!
回归心得篇4
2024年7月1日迎来了中国共产党102周岁生日,也是中国香港回归祖国怀抱26周年纪念日。
1997年7月1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弹指一挥间,香港已回归祖国26周年。
26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并不平坦。香港每次经历挑战后都变得更有韧性和活力,栉风沐雨后的'“东方之珠”更加璀璨夺目。这是香港人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的“狮子山下精神”使然,也是祖国的强大支持的结果。
香港曾经引领了令世界瞩目的文化娱乐风潮,港片、港剧、港乐、港风服饰、港姐选美、香港造星机制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奠定了亚洲文化圈层的文化发展方向。如今的日、韩流行文化都深受当时的香港娱乐业影响,甚至美国好莱坞的类型片导演中亦有众多香港类型片的拥趸。香港电视剧更是“香港制造”的代表。我们记忆中那些经典的台词、影像仍在b站、抖音被反复提及。今年由芒果tv、香港tvb和湖南卫视联合推出的港乐竞唱献礼节目《声生不息》也获得极高的口碑热度,而浪姐、披哥等综艺中,大湾区的哥哥姐姐们也引领大家再次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怀旧港风。或许,港剧的流金岁月,正以另外的方式,回归我们的文化生活。
港剧让内地观众打开了对电视剧认知的新大门。香港的几家主流媒体各有看家本领,节目制作追求多、快、好、省,而tvb、亚视(前身为丽的电视台)更是成为港剧制作的天花板,83版《射雕英雄传》以及《上海滩》《义海豪情》《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僵尸道长》经典电视剧等都成为大众心中不可磨灭的经典记忆。毫不夸张地说,彼时港剧的文化输出能力远超当今的日本韩国,从一条小小的“广播道”便可看出端倪。
如今回味港剧中的经典桥段,我们的记忆中总能闪现一幕幕香港街景:叫的上名字的高楼街道,上演警察戏码的香港警署,演绎过热恋约会、失恋醉酒剧情的煤气灯街,吹着维多利亚港海风的天星小轮......
作为曾经的“东方好莱坞”,香港电影创造了世界电影的商业奇迹,同时也以多元开放的题材广度,缔造出无数经典之作。它与百年来的大时代交织,从未放弃过的是家国情怀,区别仅在于不同时期各有不同的呈现方式。早期邵氏古装片渲染山河之美的“大”,中期嘉禾以香港本土意识展示市民精神的“小”,八十年代黄金时期的开放多元,还有合拍片时代的合作无间,都让香港电影成为中国电影不可绕过的一部分。
“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时代如何变迁,这一点始终不变。
二十五载春秋可鉴,这抹最美的中国红,一直都在!期待香港再开新篇!祝福香港会更好!
回归心得篇5
捧一曲流殇月,流一脉思古情。回想一百多年前,异邦的铁蹄,飘洋过海,惊飞了憩息的海鸥,惊散了香港的美梦:软弱的清朝政府让国人被欺压,让国家遭耻辱。一度被各国列强分割得四分五裂。《南京条约》——这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香港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沉沉的枷锁,使香港失去了自由,坠入了深渊。凌厉着海啸,漫卷着台风的香港,已不再属于母亲。
如今的香港已离开母亲——中国,在殖民主义者罪恶的侵略战争中,中国一步一步卷入资本主义的漩涡。那屈辱的历史一页页地在时间的熔炉中熊熊燃烧。但是,中国人民争取回归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息,他们同野蛮的强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香港同胞们一天也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殖民者的扩张行径和狂妄野心激起了他们的愤怒。同时也激起了我的愤怒,原来被日本欺负,现在又被葡萄牙占领了一块土地,真是气愤!
香港啊,你是我们祖国的一块肉啊,你不能离开我们啊,我知道这样是没用的,你被葡萄牙夺取以后,我们每天都在想念你,我们以为你不能回来了,但是1997年又回来了历史不会忘记那一刻,中国人民永远记住那一刻年7月1日零时,激动人心的高潮来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升起……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那回归的游子,幸福和激动的泪眼汇成对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追忆,聚成对强大祖国的诚挚祝福!
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香港回归祖国,这时多么重要,多么重大,多么开心,啊!可爱的香港,你终于回到了祖国的回抱了!多么好啊!
就在唱《义勇军进行曲》时,多么壮观啊!十年风雨不平常,香港回归十年来,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及政治纷争等多种风险的冲击,但是香港都能沉着应对,成功地一次次化险为夷,并不断强化金融系统抗御风险的能力,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形巩固。香港像一艘启锚的巨轮,穿过急流险滩,破浪前进。
香港回归已二十年年,作为祖国母亲怀抱中一颗美丽的明珠,她日益绽放出瑰丽的光芒。
香港,为了你,我们花了心思,花了很多心思。香港!加油,让我们牢记历史,以史为鉴。我们正在努力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使她傲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深深地祝福:香港明天更美好!祖国明天更美好!
回归心得篇6
在经历了156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后,香港于1997年重回中国怀抱。在一个半世纪中,香港虽然与内地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但因同属于中华民族,香港始终与中国紧密相连。然而,香港回归来之不易。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殖民时代在二战后不久就结束了,但殖民主义力量却在香港存在了极其漫长的时间。
直到20世纪80年代,英国才开始与中国商讨香港回归事宜。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的问题联合声明》;198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政府互换批准书,《联合声明》正式生效;1985年6月12日,中英两国政府将该声明送交联合国登记备案。
在声明中,中国政府宣布从1997年7月1日起对香港(香港岛、九龙、新界)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宣布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中国承诺,根据“一国两制”原则,香港将在主权移交后继续保留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如今,香港回归中国已经26周年,值得纪念。香港特区政府将以此为契机对这26年的发展进行总结。从已公布的日程来看,庆祝活动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包括文化庆典和各领域的论坛等,足见香港特区政府对这一纪念日的高度重视。
近日,中国外交部还与深圳大学共同举办了“一国两制”视角下的涉外法治:机遇与展望——纪念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涉外法律事务研讨会。来自内地、香港和澳门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香港特区与新时代涉外法治建设”和“更好发挥香港特区在推进国际法治合作中的作用”两大专题进行深入研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表示,香港回归祖国26年来,中央政府严格按照中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办事,始终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
事实上,有些余毒仍然存在于许多西方人的心中,其核心就是批评2026年生效的香港国安法。其实,对这一法律的任何批评只能被斥为双重标准。目前,美国的极端组织正面临司法部门的严厉惩罚,而香港的“骄傲男孩”却被西方媒体,甚至被美国控制的机构如欧盟议会或七国集团等吹捧为“英雄”。如此双标,只能让人唏嘘。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对内是中国的一部分,对外又保留其全球视野,具有双重优势。同时,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也将得到进一步强化:香港不仅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在银行、会计、投融资、财富管理和人民币服务等领域提供全方位的全球服务。
换句话说,香港不仅可以自豪地回顾过去26年的成就,而且可以自信地展望未来,这正好与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主题曲《前》的主旨不谋而合,即鼓励香港人民把握机会,同心创建,让香港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道路上迈步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