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灯笼》的作文7篇

时间:2025-10-25 23:56:09 分类:心得体会

写优秀的作文,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观察力,让我们更细致地看待世界,作文中融入个人经历,可以让文字更具真实感,打动人心,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仿写《灯笼》的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仿写《灯笼》的作文7篇

仿写《灯笼》的作文篇1

终于,我们又等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挂上几个灯笼,为一年一度的春节做装饰。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早在离春节还有七八天时,爸爸妈妈就已经开始准备起灯笼了。离春节还有两天时,我跟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爷爷妈妈家,准备挂起漂亮的灯笼。

那天,我们吃过中饭后,就开始准备挂灯笼。我们分工合作:我跟妈妈负责把还未折的小灯笼折好并挂上低的树枝;爸爸跟爷爷则负责把大灯笼撑开挂到走廊上,再把一些小灯笼挂到高高的树枝上。

开始折灯笼了,我跟妈妈各自都做好了一个灯笼后,我才发现这种彩色的小灯笼分两种色调:一种的红、黄、蓝相间的;另一种是黄、绿、粉相间的。色彩非常鲜艳,十分的漂亮,而且下面还有红色的须,让人感觉很吉祥。

这种灯笼不但漂亮,而且做起来很方便。我跟妈妈很快就折好了全部灯笼。这时,爸爸跟爷爷也挂好了大红灯笼。于是,我们就一起挂起了小灯笼。

需要挂小灯笼的.地方很多,因为爷爷种了很多树。我们东一个西一个地挂着,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还是一棵树枝很有弹性的梨树了。因为那棵树是冲天树枝,所以我利用它有弹性这个特点,把它的树枝拉下来后再挂。我一松手,树枝就立刻弹了上去,可怜的灯笼在上面转了半天后才停了下来。

最后,我们总算挂掉了所有灯笼。虽然很累,但看着喜庆又漂亮的家,我还是觉得很快乐,期待下一次挂灯笼。

仿写《灯笼》的作文篇2

虽不似唐时窦威爱书如痴、嗜书成癖,但我爱书,爱那带有点点墨香的书。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开始,到“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真的,书本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记得,精神矍铄的爷爷,在我一、二年级的时候,与我度过的每一个趣味横生的中午。午间阳光正好,一老一小就趴在床上,拿一本已被翻阅过不知多少次,枯黄如岁月般的书,轻轻诵读,讲明代谢缙大才子的故事,佳人才子,巧对刁难,令我心生向往。谢缙出生时,天降异象,我深深期待;谢缙晚说话,但却出口成章,我也为之骄傲;谢缙向他心中佳人表白情思,我也似谢缙一样欣喜激动,惴惴不安。又好似自己便是那伊人,心里无限娇羞,心旌动摇;谢缙被奸人诬蔑,我愤愤不平……谢缙死去,我痛哭流涕。我与书中人物同欢喜,共感伤。那是我第一次,触碰到那么美,那么美的世界。我对书本,有了第一缕情。

书本,未拆封的、翻阅数次的书都堆积在我的枕边,房间犄角。我想,大概只有书才能让我的内心充满了火热罢?平日里上课,我几乎是逃也似的不敢去和它对视。啊,书本真是太诱人了,一碰上就停不住,非要等一个故事结束,才放下书本,长吁一口气。也大概只有书才能那么轻易地让我产生酸涩罢?给别人介绍时,忍着千般不舍,才要介绍出去。像没长大的孩子固地珍藏着自己的宝贝,不愿让任何人窥探。我对书本,有了占有欲。

书本对我亦有教诲之恩。上到天文地理,下到语文数学,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在书中找寻到。清晨上公交,书本在身边;上课时间,书本伴随老师的声音陪伴在旁;晚上,我依旧离不开书本。书本给我带来了知识、动力、情感,它是我的恩师!

我叹惋,爱书之知己实在太少,我深切希望,与知己分享自己的宝物——书。即使有千般不舍,万般羞涩,我也希望有人一起分享快乐,我也希望书能被他人所爱惜珍视。

仿写《灯笼》的作文篇3

过完春节,离我们最近的传统节日就是元宵节了。我们吃元宵,猜灯谜,可是自己做灯笼我还从来没试过。这次,老师便让我们自己做灯笼。做过之后,我不禁感慨道:“做灯笼可真不容易!”

周一和周三的最后一节课都是美术课,老师教我们做灯笼,我很认真地听、很认真地做。可最终只是做出的有一点像大方豆腐。唉,还是失败了。这个灯笼可是需要上交的。

老师看着上交的寥寥无几的灯笼,极其生气,下了死命令:“明天除了上交过灯笼的人外,全部都要再做一个交上来。”这下就只能再做一个灯笼啦。

我回到家里,立马找好材料,准备开工。首先把一张彩纸剪成三片小纸片,长方形,把它们用胶水粘成三菱柱体。然后剪下一个约一厘米宽,十五厘米长的长条,把两端粘进三菱柱体的内部。接着剪下来一个约五厘米宽、十三厘米长的'图形,对折再对折,折成一个较细的长方形,把它卷起来,在下端剪下小口子,把它和主体用一根小长方纸片连在一起。最后把准备好的灯谜和主体也用一张细小的纸条连起来。这次,我就在这完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做完了这个灯笼。做灯笼可真不容易啊!

我把灯笼交给了老师,看着自己做的灯笼,我心里甜滋滋,小灯笼就像我亲手捏的小泥人,它比所有人的都好看。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大家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仿写《灯笼》的作文篇4

今年春节,我在河北老家。那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挂彩旗、灯笼、贴春联。腊月29那天,当我和小外甥在院子里玩耍时,爸爸和伯伯却忙于布置院落——挂彩旗、灯笼。我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爸爸忽然叫我们,“你们两个过来,干点家务,帮忙挂灯笼”,听到这话,小外甥马上一溜儿烟跑开了,我只好极不情愿地走了过去。

我走到梯子跟前,开始小心翼翼地向上爬,我每爬一级都要伸出手来摸一摸,看看能不能摸到绳子,因为我“恐高”,我想站在手刚好能摸到绳子的高度。爬到第三阶的时候,手刚好够到了绳子,可又不好把灯笼挂上去,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先把绳子拉下来,然后用胳膊压着,挂好灯笼再放开。

费了好大劲儿,我终于把第一个灯笼挂好了,接着我又如法炮制,连续挂好了四个灯笼。绳子越靠近墙根越高,必须再上一阶才能够得到绳子,可我从没爬过那么高,真担心自己会掉下来,我有些犹豫了。爸爸看到我犹豫的样子,鼓励我说:“爸爸在下面帮你扶好梯子,再爬高点,更好操作”,伯伯道:“勇敢些,小伙子!”。我鼓起勇气,爬到了最高处,双手挂起灯笼来,真的很方便,再往下看,我也不恐高了。我包揽了所有的.爬梯子挂灯笼的任务,把剩余的灯笼一个一个的挂了上去。

在温暖的春风里,几十个小灯笼、小彩旗随风飘荡,把阳光照耀的院落装饰的焕然一新。我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有一种胜利的感觉,甜甜的,美美的。

仿写《灯笼》的作文篇5

小朋友们,你们家一定有许多用过的包装盒和瓶子吧,也许你觉得它们没有用处,随手就当垃圾扔掉了。你想不想把它们变成漂亮的艺术品来装饰一下自己的小屋?

那今天就跟着我们小记者一起来邢台日报社跟马辉老师学习一下,把这些废弃物变成漂亮的装饰品吧。

我最喜欢的是马老师用一次性纸杯制作的灯笼。制做小灯笼,大家要先准备好两个纸杯、彩色卡纸、一些彩色毛线、双面胶、水彩笔、剪刀。做的时候先拿一个纸杯,把它上面的边剪掉,用剪刀从上往下剪成均匀的`长条,剪到杯底时要留大概一厘米,不要剪通。

我们再把另一个纸杯的底座从离底部一厘米的距离处剪下来,当灯笼上面的 盖 子。为了让盖子更漂亮,剪两条一厘米宽的彩色折纸,把它用双胶纸贴在两个底座上。接下来用剪刀在两个底座的中心弄个洞,用彩色毛线把灯笼和上面的 盖 子穿在一起。穿好后,用双面胶把灯笼的那些长条粘成一个圈,再给上面的 盖 子里面也贴上一圈双面胶,把灯笼和上面的 盖 子固定在一起,这样灯笼的主体就做好了。我们再用红色或黄色的毛线,做成穗,系在灯笼底部的绳子上。再把连接灯笼和盖子的毛线往上收紧,系好疙瘩,灯笼就做好了。

如果大家想让你的灯笼更加漂亮,你可以用水彩笔在灯笼上画一些漂亮的图案,也可以全涂成红色,就大功告成啦!赶快用它装扮一下自己的小屋吧!

仿写《灯笼》的作文篇6

新年到了,大街两旁、各家各户都挂上了象征喜庆的大红灯笼,我家也挂了一对小灯笼,非常引人注目。

小灯笼上方有一根红色的把柄,它的末端是两根红色的电线,红色电线下面连接的就是小灯笼了。小灯笼的顶上有一个粉红色的六角顶,像一个屋檐,有六个角,个个都向上翘着,分别用黄色的线系着一束束红色的须线。六角顶的下面就是小灯笼的主体部份了,它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有图案,每个相对的面上画着相同的图案,一共有三种不同的图案,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思:最显眼的大红福字代表福气多多,而男福娃和女福娃都双手握拳,眉开眼笑,仿佛在对我说:“恭喜发财。”

我家的小灯笼还有一个特殊功能:会发光。只要把把柄的开关往上一推,隐藏在小灯笼里的灯就亮了,把小灯笼挂在门框上,真是漂亮极了!

这就是我家的小灯笼,既漂亮又实用,如果你喜欢的话,也可以买一个,为你的家也增添一份喜庆的色彩

我看过一则故事:一个盲人,每次在夜里外出时都会用扁担一前一后挑着两个明亮的灯笼。别人很是奇怪,就问他:“你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挑灯笼呢?”他笑着回答:“我挑灯笼当然不是为了给自己照路。而是为了给别人照路,使他们看清我,这样就不会碰到我。”

事情往往都是这样,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其实也帮助了自己。

当我听说某户人家被抢,周围的邻居却关起门躲了起来,甚至连个报警电话都不打,真应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句话。我不禁要问:这些人的灯笼都放进地下室了吗?

当我听说有人在大街上,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抢,甚至是被殴打,却没有人去阻拦。有时,竟然还有大批的围观者。我很难过,众人的灯笼都丢在家了吗?我会劝这些人,拿出自己的灯笼,照亮自己的路,也照亮他人的路。

如果有一天,所有的人都拿起手中的灯笼,世界将变得永无黑暗,永远光明。

仿写《灯笼》的作文篇7

竹香盈笼,自然用最适宜的情怀,孕一方水土,一方人。传承流转的血脉,是不被俗尘贯穿的初衷,初春的光彩,流连在万紫千红的灯笼上。

每当想起灯笼时,一群孩子提着纸灯笼在街巷里喧嚣嬉闹的场景便出现在脑际。

春节过后,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元宵节了。正月村里逢集,总有提着纸灯笼在集市上叫卖的人。他们的灯笼精巧厚实,村里人一般都会花上几毛钱给自己的孩子买个纸灯笼,正月十五的时候让孩子们提着到街巷里碰纸灯笼。碰灯笼是故乡的老习俗。元宵节晚上,孩子们都提着纸灯笼汇聚在街巷里,互相碰撞着灯笼,看谁的灯笼结实,看谁眼疾手快。

元宵节那天,夜幕降临后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这些灯笼大多是纸做的,偶尔有些是塑料的。灯笼里面是掏空的,常放些棉油和灯芯进去。大人们说元宵节点亮灯笼可以镇宅驱邪,护佑平安。孩子们吃过汤圆后,急匆匆地把红蜡烛放进灯笼里,然后挑起亮闪闪的灯笼到街巷里去。村里人也会走到街巷上看灯。据说看灯会让日子光明温暖,红红火火。

街巷犹如星光璀璨的银河。一盏盏鲜艳明亮的纸灯笼在街巷里闪烁流动。孩子们挑着纸灯笼在街巷里跑跑颠颠,眼前的纸灯笼纷繁多彩,形状多样,有圆的、有方的、有形如蝴蝶的,也有样如荷花的。颜色更是多种多样,有红的,黄的,还有五彩斑斓的。灯笼上画着人物、花鸟或十二生肖。

夜色渐晚,几个小伙伴提着灯笼喊:“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碰坏回家睡。”话音刚落,我们脚步向前,几盏灯笼摇摇摆摆地碰在一起。几个回合,不分上下。天上的满月越爬越高,朦胧清冷的月光笼罩在热闹的街巷里。夜深了,街巷的灯笼就所剩无几了。当只剩下两盏灯笼时,人们就簇拥着,吹着唿哨、欢呼着,看他们一决雌雄。

几十年如竹叶生香,一方人育一脉传承。如今,我们的元宵节再无纸灯笼,街巷里熙熙攘攘的红灯笼也越来越少。但我愿,手艺在,情永存,无愧!

《仿写《灯笼》的作文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