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两路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2-12-08 15:01:10 分类:心得体会

当我们的内心有了收获之后,一定要养成写体会的好习惯,保证了内心感受的有效输出,才能让体会变得更有价值,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川藏两路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川藏两路心得体会6篇

川藏两路心得体会篇1

“两路”在路亦不在路

川藏铁路是开发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它的建成将给相关地区的出行、经济发展等带来质的飞跃,甚至是跨越式的发展,对维护民族团结、边境地区稳定、增强国防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川藏铁路的建成过程,就是“两路”精神深深的印刻。

60年来,“两路”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它代表的是一种科学、安全、绿色施工的保证,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的态度。全国各地都在推进“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希望通过道路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特别是偏远山区人难行、车难进,道路的不通制约着地区的经济发展,然而在建设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地形复杂、土地纠纷等阻力,就需要“两路”精神作为支撑,做到统筹兼顾、攻坚克难,啃下硬骨头,修好一条公路,助力一方致富,将公路建成致富路、平安路、幸福路。“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本质上就是“两路”精神在全国各地的一种体现,它建设的过程是“两路”精神的更新与完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而且,“两路”精神不单单局限于公路建设、公路养护,在任何一项为民服务、为民守护的工程项目中我们都能看到“两路”精神的延续。

60年来,在青藏和川藏公路的建设、养护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精神,亦可在森林防灭火工作中得到印证。我们能看到护林员兢兢业业,在防火一线上履职尽责,筑起一道道“防火墙”,积极宣传护林防火的重要性,确保喇叭响起来、标语亮出来、宣传单发出来,切实做到“封住山、看住人、管住火”,确保火源不入林、火种不上山。2019年3月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支队西昌大队组织消防队员开赴一线展开扑救,克服高山陡坡,在海拔3700余米的地方与森林大火展开搏斗,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三名当地扑火人员全部牺牲。不管是森林消防员还是护林员,他们身上都体现了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

在基层工作中,不管是工程项目建设还是常规基础工作,我们都应该把“两路”精神作为源动力,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做细做好每一项工作,让基层工作熠熠生辉。

川藏两路心得体会篇2

我们的青春叫“奋斗”

青春是一个美好的词汇,意味着勃勃生机、温暖阳光、希望和远方。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在有限的青春里赋予青春无限的意义,让青春绚烂绽放,让青春无悔,让青春为奋斗代言。

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鞭策自己,发扬老一辈人在荒凉、缺氧的雪域高原上住铁皮房、睡大通铺、蜡烛照明、牛粪烤火的艰苦作风。老一辈人用自己的信念支撑着,用自己的肩膀承担着,用自己的青春奋斗着,用自己的事迹引导着。一辈又一辈的人,前赴后继、无怨无悔,他们做到了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诠释了“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这句话,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行动上,脚踏实地干事,扎根基层甘于奉献。基层的我们要迈稳步子、夯实基础、久久为功,要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精一行。虽然身处一年四季羽绒服加身的高寒地带,虽然面临冬季冰冻水管饮水不便,虽然洗手间为旱厕而非环保生态厕所等等,既然选择了基层一线,便要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做到“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利用结对帮扶的平台,放下身段“走亲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心感受、用情倾听、用力解决,尽己所能实实在在将党的温暖送到“亲戚家”。

作风上,知敬畏存戒惧,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愿作为、会作为、敢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早谋划、早动手,一件接着一件干,做到眼里能看事、心里能想事、手里能做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八小时内”的工作圈干干净净,“八小时外”的生活圈要知红线守底线。

致敬每一位背井离乡踏上基层之路的人,致敬每一位在雪域高原守土固边的人,致敬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茫茫人海,我们沧海一粟;大千世界,我们尘埃一粒。褪去西装革履,卸下伪装的坚强,在家人面前,我们只是长不大的孩子,但稚嫩懵懂的我们用自己的青春奋斗着、努力着,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奋斗成为我们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川藏两路心得体会篇3

西藏是边疆民族地区,是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和主战场,对于我们每位党员干部而言,政治上的要求是第一位要求,要旗帜鲜明讲政治,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把稳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到主题教育中去。让初心之花,茁壮成长。

坚守初心,做好一名“养花人”。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全心全意地为全区各族人民谋幸福。要坚决防治在主题教育中套用过往经验照抄照搬、“换汤不换药”的现象,针对奉行“拿来主义”“本本主义”等现象。及时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总体谋划和组织协调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了解掌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成长情况”,让“初心”的种子生根发芽。

勇担使命,做好一名“施肥员”。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聚焦西藏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及出发点、落脚点,勇于担当使命和责任,积极主动作为,把有限的时间拿来无限为人民服务,深刻领会“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既要发挥“以身示范”的先锋作用,也要守住“不忘初心”的探索勇气,既要注重以上率下,又要做到层层抓实。做到“施肥有量”“施肥有效”,让“初心”的花朵在高原之上含苞待放。

川藏两路心得体会篇4

“两路精神”筑“路”更筑“人”

近日,川藏铁路开工的新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曾引领筑路人建起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的“两路精神”在新时代也焕发了新的生机,有了新的担当与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两路精神”不仅筑起了贯通青藏高原的“生命线”,还筑起了“两路人”的“品格线”。

以严谨的态度、精确的测量,定下“两路人”的“科学线”。青藏高原地质条件复杂、独特的气候以及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在此施工、修路有着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之所以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筑起,离不开对科学的尊重。“两路”工程制定者、决策者以及施工者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立足自然、立足人文,用科学武装头脑,攻坚克难。因此,面对新的使命,不论是大工程还是简单的一条小巷、一弯拱桥,建设者都应坚持“两路精神”,严谨分析、因地制宜,做到“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推动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以坚强的毅力、过人的勤奋,立起“两路人”的“拼搏线”。在“两路”修筑之时,除了恶劣难挡的气候,落后的设备工具等也使得修路工程举步维艰。但“两路人”并未因此停下脚步,而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身先士卒地冲向最险峻、最艰难之处。在领导干部的带领下,“两路”建设队伍斗志昂扬,以惊人的毅力筑起了“天路”。新时期,新的建设者应当继承、发扬“两路精神”,在推动、落实筑路、修桥以及安置房建设等惠民工程时,做到“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用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方式为居民送去便捷、舒适。

以昂扬的斗志、折箭的决心,顶起“两路人”的“担当线”。“两路”建设之所以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是因为在“世界屋脊”上建起一条畅通之路是一个无人碰触过的课题。当时的“两路人”,于内有着国家、人民赋予的重任,于外有着他国学者的冷眼、质疑。在重重压力之下,“两路人”未退缩,而是以破釜沉舟的决心、锐不可当的勇气,迎“高压”而上,敢为人先。新征程下的建设者也应不惧“高压”,坚持贯彻“两路精神”,焕发新的斗志。在工作中,只要是利民惠民的建设工程,建设者就要敢于顶住压力、破除阻碍,建立起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宜居的保障房屋以及秀丽的公共文化场所等,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基础设施建设是新时期惠民利民的关键一环,对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建设者要以“两路精神”为指引,信科学、敢拼搏、有担当,集中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川藏两路心得体会篇5

基层“打工人”的幸福瞬间

“世界上只有一种投资是只赚不赔的,那就是打工!”近期,“打工人”一词爆红网络。“爆红”的背后,是这群人用熊熊燃烧的“打工魂”为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的样子。作为乡镇干部,我们在基层一线努力“打工”,体验过“打工”的沮丧疲惫,体验过“打工”的辛酸苦楚,但也被“打工”的幸福瞬间治愈。

基层“打工人”的快乐来自工作中披荆斩棘的快感。“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新时代新形势下,基层工作日趋繁重,“疑难杂症”也愈来愈多。习近平总书记在川藏铁路开工之际强调,广大铁路建设者要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在乡镇“打工”的我们更是需要这种攻坚克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勇往直前,化解困难。当我们迎难而上,以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与各种困难作斗争,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时,收获的不仅仅是综合能力的提升,更是困难得到突破的快乐、工作得到推进的踏实。

基层“打工人”的快乐来自为民路上群众的理解认可。“世上有两种最耀眼的光芒,一种是太阳,一种是打工人努力的模样!”作为基层干部,我们离群众最近,与群众联系得最紧密,必须努力成为当地群众的“小太阳”,散发出光与热,将温暖带给他们。我们行走在田野乡间,穿梭在房前屋后,脚上或许沾满了泥土,但内心却充满了幸福。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当我们与淳朴百姓谈心谈话时,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时,把为民情怀落实到每一件任务中,切实解决群众关切的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等相关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群众的每一句认可和每一句道谢都是对我们努力的最好回馈。

基层“打工人”的快乐来自追梦途中的初心闪烁。“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基层“打工人”为什么能不辞辛苦地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奔走?这正是因为无论走得多远,我们都没有忘记来时路。毋庸置疑,在这追梦的途中,我们难免遇到现实的残酷,但情怀仍在、初心仍在,“打工魂”依然在燃烧着。我们“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无声蛰伏,践行着初心与使命。或许,我们所做之事不足一提,但当我们沉下身、静下心、扎下根,踏踏实实做事,初心也能更加闪亮。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作为新时代的“基层打工人”,我们更要乘风破浪,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川藏两路心得体会篇6

发扬“两路”精神需做好“三牛”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铁路建设者要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两路”精神,是先辈们克服千难万险、翻越千山万岭铸造成的伟大精神,内容丰富、振奋人心,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将“两路”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以“牛”的闯劲、干劲和无私,开辟连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速路”,铺就走向国富民强盛世的“康庄大道”。

不怕吃苦,勤为脚踏实地的“老黄牛”。“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川藏铁路要从图纸上的线条变成现实中绵延于崇山峻岭间和冰川冻土上的坦途,也必然起始于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与其喊破嗓子“吹牛皮”,倒不如勤勤恳恳干实事。广大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的日常工作中、在攻坚克难的干事创业中,也应当于“仰望星空”的同时不忘记“脚踏实地”、在做好“显功”的同时更扎实地做好“潜功”,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做好艰苦奋斗的工作准备。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开展工作,迈开步子奋战一线推进发展,踏踏实实将各项工作做到最好。

不怕牺牲,敢为拼搏进取的“拓荒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青藏铁路到川藏铁路,面对一个又一个未知的困难和一项又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程,铁路工作者们正是因为具备了敢于探索“无人区”的勇气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坦然,才能在险恶环境的威吓下,毅然决然迎难而上,用汗水与血泪谱写了我国交通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宏伟篇章。“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使命在前始现不渝初心”,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期、脱贫攻坚也步入了收官的关键阶段,层出不穷的新困难、新挑战前所未有,党员干部们更当以“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不循旧敝、不怕虎狼、顽强拼搏,将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取得重大领域的突破和进展,打赢强国道路上的各种“硬仗”。

无私奉献,甘为心系群众的“孺子牛”。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修建难度之大举世罕见,倘若没有一个内生的、强大的动力源持续不断为铁路工作者提供攀登向上、一往无前的动力支持,后果不堪设想。而“人民”二字,恰是这背后的“密码”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赞颂人民伟力:“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尽管政务工作的艰苦程度远不能和川藏铁路沿线相提并论,但广大党员干部也应当时刻谨记“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怠慢松懈时多想一想民众的急难愁盼、在逃避退缩时多听一听群众的殷切呼声,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少索取、多奉献,少为己、多为民,甘当铺路石,无私奉献,团结群众,密切干群关系,携手共赴伟大复兴中国梦。

《川藏两路心得体会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