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8-15 13:02:00 分类:心得体会

一篇正常的心得体会中肯定要使用比较口语化的句子,我们深知,心得体会是通向进步的必经之路,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红军长征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红军长征心得体会6篇

红军长征心得体会篇1

说实话,就在去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时,我的心情很活动,也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快乐感。

离纪念馆还有十分钟路程左右的时候,车停下了,我们开始打着校旗徒步向纪念馆走去。朱红色的大门映入眼帘,紧接着富丽堂皇的建筑也随之入眼。纪念馆的最中心是表铜色的主题雕塑,这痤造型雄奇特的雕塑就是中心基点,胜利指针,它从我国古代的日晷作为主题雕塑造型的基本元素,日晷内圆面凸雕红军长征会师的欢乐场面,整个造型象一个充满张力的圆环,围合天地之气,凝聚长征精神。

主题雕塑,简单又寓义深远,雄伟又独具特点,构思巧妙,立意深刻,独具匠心,充分表现了红军那生生不息的长征精神和界石铺在长征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毛主席旧居内陈列的椅子、铜灯、电话机、坑桌等等,每一样都是因年代的久远而变得破旧,没有光泽,但是,即使是这样,有一点也永远改变不了,那就是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记录着毛主席日夜操劳,兢兢业业为革命奉献,为人民奉献的精神。

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的浮雕象栩栩如生,从他们饱经困苦的脸上呈现出沉年岁月里的沧桑战争,他们每一位都是救世主,都是巾帼英雄,都是中华人民的代表,他们的爱国精神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像金子般耀眼,闪射着光芒。

参观完这些代表着中华人民荣誉的建筑后,我静静的坐在红色记忆长廊,沉默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早已汹涌澎湃,脑海中浮现出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救亡旗帜,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险阻的景象,心里下定决心: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心,与中国人民在一起。

:

红军长征心得体会篇2

清明节前夕,为缅怀革命先烈,煤化工研究院党支部和车间工会组织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共12人,在煤化工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张波的带领下,踏上了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之旅,参观学习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淮海战役纪念塔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东南郊的凤凰山东麓,纪念塔高38.15米,塔的上端雕刻着由五角星、步枪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塔身正面镶嵌着毛主席当年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镏金大字。塔座正面镌刻着镏金碑文,记述着淮海战役的历史经过以及烈士们前仆后继、广大群众奋勇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

我们一行十几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终于来到了淮海战役纪念馆。大家不顾旅途疲劳,下车后直奔那抑幕已久的纪念馆大门奔去。

看着矗立在远方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眼前的它是一座四四方方,简练的石碑高耸在山间,几乎没有任何修饰。站在塔前,我们一行人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排着整齐的队伍向那些英勇献身的烈士们三鞠躬。那一刻,我想,用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描述那一段惨烈的历史,都无法表达后人对先辈的感激与怀念。绕着纪念碑,我看到后面是一面环形的墙,墙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让人透不过气来,为了今天这样他们根本想象不到的好生活,先辈们付出的是怎样的代价?一个人的一生,就浓缩为墙上冷冰冰的字迹,一个人的故事,都隐藏在无语的岩石上,让我们用一生去读懂他们吧。

随后我们准备去军事纪念馆看看,沿途看到粟裕将军的骨灰,静静地安放在纪念塔旁边。将军戎马一生,如今再也不用在硝烟中穿行,再也不用在炮火中沉思,再也不用为失去战友而悲痛。站在粟裕将军身边,站在他的士兵们身边,今天的我们,也是为战争而生的吗?先辈们冲上战场的时候,被刻上墙的时候,也许根本来不及想这个问题,但是,他们赢了。

来到军事纪念馆,进入展览大厅,庄严肃穆的氛围一下把我带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眼前的雕塑中,感悟到浓浓的硝烟,嘶鸣的战马,缠着绷带,手握钢枪的勇士,一切离我们是那么的近,也是那么的远。

在这庞大史画卷中,我难去复述,只是那一个个细节,一件件展品,让人心潮起伏。谁都知道当年解放军的装备非常差,但现场看了之后,才明白军民的智慧,已经将这种差距缩小到了极限。那汽油桶中的炸药包,被国民党军队称为原子炮,令人胆寒。而那单薄、破旧的军装,虽然一点也不出人意料,只是当它活生生地摆在面前时,总难以相信。最后一个展厅展出的是牺牲烈士的遗物。淮海战役中,能够核对姓名的烈士约3万2千位。放在那一张张年轻的、模糊的照片下的,往往都是一张张鲜红的立功证书。有些烈士连照片都没有,只有后人凭着记忆,用淡淡的铅笔,勾画出那同样年轻的、威武的脸庞。

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感言,不愧有世界上最大的陆战博物馆之称,特别是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多媒体互动化展览手法,让参观者对淮海战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次徐州之行使我们大家受到了一次难忘的爱国主义教育。

红军长征心得体会篇3

84多年前,一支为了正义,为了解放穷苦人民的革命队伍——中国工农红军,让人们见证了这漫漫征程。他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艰难前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狂轰乱炸中忘死拚搏。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夺取腊子口、翻越夹金山、跨越大草地……这一件件,这一幕幕刻骨铭心、催人泪下的悲壮的情景,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红军战士们硬是靠着自己的双腿,历时一年余,转战十一个省,纵横两万五千里,最终走完了漫漫长征路。

是什么使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呢?难道有神仙相助吗?还是老天刻意的安排呢?不!都不是!完全是靠他们那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坚韧不拔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长征精神!

如今,84多年过去了,我们特别怀念那些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接过革命的火把一代一代传下去,弘扬长征精神,继续新长征。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绊脚石,拦路虎,我们难道要退缩吗?不,当然不。我们不但不退缩,还要用长征精神克服困难,打败挫折。当个人的利益和集体利益放生矛盾时,自觉地做出自我牺牲来维护集体的利益;当碰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勇往直前;当遭受挫折和失败时,不气馁,要有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锲而不舍的恒心、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我们没有忘记长征,更没有忘记创造这个神话的伟大功臣——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红军长征心得体会篇4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牺牲,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

现在,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从严治党、坚定理想信念、万众一心、团结奋斗是我们走好新长征路的关键。正如《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今天,我们要缅怀、守护、传承那份理想信念的宝贵遗产,走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长征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更加顽强的毅力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长征精神做出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释与提炼,把长征纪念活动推向了_。讲话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切缅怀和认知,又观照了现实,使全体人民得到了一次最广泛的教育与启示,展示了一个崛起中大国的崭新形象和风范,展现了一个大国领袖的深邃智慧和担当。

80年前,中央红军长征刚刚结束,毛主席自信而决绝地写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说出了在风雨如磐的深重苦难中浴血奋战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的心声,反映出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烈的时代主题。8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庄严而自豪地向世界宣布,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次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重大转折关头喊出了21世纪中华民族的时代强音。今天,战斗未有穷期,万里长征永不停息。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胜利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必将也必须牢记两个务必的谆谆教诲,发扬长征精神,战胜糖衣炮弹和形形色色的各种艰难险阻,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将新的长征进行到底。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t;t;红色之旅>>这本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毛泽东爷爷就出生在这里,他从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他的同学因家中贫困,所以经常吃不上饭,毛泽东知道后,就经常送饭给他吃,那个人非常感谢毛泽东。

我读到这里,心里不禁惭愧起来--有一次,我们发现一位老奶奶摔倒了,可是我们并没有去扶起老奶奶来,而是在一旁幸灾乐祸,现在想起来真有点后悔呀。

在长征路上,红军们忍饥挨饿,艰难跋涉,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而我呢,做事总是半途而废,不坚持到底,前几次到公园去玩,看见大哥哥,大姐姐们滑旱冰的那英姿飒爽的样子,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第二天就让妈妈给我买了一双旱冰鞋,可是滑旱冰哪有那么好学,刚一滑就摔了好几次骨碌。我没有勇气再学了,在爸爸的耐心劝说和指导下,我才坚持学了下来。和红军叔叔的坚强意志相比,我简直太渺小了。

杨靖宇为了活下去,经常吃一些棉絮,树跟和树皮,生活十分艰苦。敌人不让家属送吃的,想存心饿死他。可是过了好多天了,杨靖宇依然顽强的活着,敌人很奇怪,就剖开他的身体,发现有许多棉絮之类的东西。杨靖宇这种战斗到最后一刻的精神,使敌人地为之敬畏。

我们现在的生活和革命年代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我们的意志和英雄们相比,却是一个矮子,一个巨人。他们在我们心目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从这些先烈身上汲取精神养料,从小励志发奋图强,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的大会师,75年前,红军三大主力齐聚会宁,开启了中国革命由此走向胜利的转折点。4月11日下午,来自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的重庆第七批机关干部,在甘肃会宁县会师纪念馆前接过了重走革命路的接力棒,并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每一个前往会宁寻根的人,都能从红军烈士陵园的每一座坟茔、会师纪念馆馆藏的每一件物什中,体味到那段难忘、艰辛而光荣的历史。

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穿越大草地、翻越大雪山……倒下了再站起来,再前进!再前进!在经过长征的出发点瑞金、转折点遵义、落脚点延安之后,1936年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到达会宁胜利会师,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师永胜介绍,红军在长征途中先后经历过7次会师,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地区的会师,是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次。会师后,红军的力量得以空前团结和壮大,会宁会师也由此成为红军走向抗日前线的起点;通过会师,真正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

当时,党中央为什么选择会宁作为三个方面军会师的地点呢?会宁会师纪念馆副馆长李俊丰介绍: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在这一线兵力薄弱,有利于红军大部队集结休整。而且当地红军的群众基础非常好。

李俊丰说,将三个方面军的会师地选在会宁的人是毛泽东。毛泽东早在一年前就已率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在红二、红四方面军甘孜会合后的北上途中,1936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保安讨论三大主力红军会合地点时,周恩来建议,会宁是陇东重镇和交通枢纽,是古代中原通向西域的必经之路。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必须经过会宁。在会宁会师既占领了枢纽地区,又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毛泽东听后兴奋地吟道: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恩来,这个地名很有含义,仿佛远古先人就是为我们今天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在此会师起的呐!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以后,会师大部队先后在会宁战斗休整一月之久。

一名党员干部在参观结束后感叹:这是一次对心灵的洗涤之行,让自己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红军战士和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这些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自己前行。

:

红军长征心得体会篇5

在诗里有这样的几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体现了我们的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长征的开始,不是我们红军愿意走的,是被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很惨重。红军在长征的征途中,一路上得防备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面对着前后的围攻,使我们的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

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前面,使红军有了更好的战斗措施,那就是”避敌主力,诱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干净,利落地粉碎了敌人的_“围剿”。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

红军继续北上,他们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想想当时的情景,是多么的危险,在飞夺泸定桥的时候,可是又惊又险,每一个人只有一块木版,然后把木板架在铁链上,就这样一步一步的爬过去,只要稍不小心,就会掉下汹涌的狂澜巨浪中可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却克服了重重险阻。正因为有这样的惊人的毅力,夺下沪定桥长征所以能胜利。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中央政治局,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衙门在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军事上的错误指挥,导致失败的局面,给中共中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遵义会议的召开,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确立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问题,是中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最后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可是红军八万人只剩下了三万人。

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告诉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红军长征是多么的艰难,但是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重险阻,我们要学习红军的勇敢精神,敢同敌人作斗争。红军的种.种英雄事迹,将会在我们的历史上永放光芒。

红军长征心得体会篇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

还记得__年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它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艰险历程,体现了中国的辉煌与僮景,矗立起长征者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英勇的雕像。

随着新中国的发展,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开发区星罗棋布,作为新一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更应该好好发扬长征精神。在学校里,我们要帮助、关心身边的小同学,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在家里,我们要尊敬父母……

想想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你曾想到,这是革命烈士抛头颅,撒热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着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我们只有在为远大理想的顽强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青年的人生道路才会焕发光彩。

我始终牢记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废,在学习的道路上,我奋发向上。上课了,一双小手写个不停;双休日,在房里看课外书,有时,也画几幅图,写几篇趣文。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正因为这些的努力,我还获得了不少奖项,但这离我的理想还有一大段的距离。

长征给我们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一个人,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畏艰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就一定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具体到我们学生,就是要学习上高要求,生活上艰苦朴素。作为未来的接班人,要树立历史责任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时刻准备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让长征精神永远流传下去,让长征精神化作一种不朽的精神,光照千秋、流芳千古!

《红军长征心得体会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