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9-19 18:03:13 分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可以改善我们的决策能力,使我们更明智地做出选择,心得体会是通过亲身经历或学习所得到的深刻见解和感悟,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新冠疫情下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新冠疫情下心得体会8篇

新冠疫情下心得体会篇1

这个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肆虐,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武汉的疫情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基层工作者,以及所有的党员干部,在疫情爆发的那一刻,他们就拿起了“武器”奔赴“战场一线”,因为有了他们,我们坚信这场战争的胜利属于我们。

武汉封城后的24小时,有这么一群人朝着武汉去了,他们就是医护人员。那天有一幕深深的触动着我们的内心——年过八旬的钟南山院士乘坐高铁前往武汉,当疫情爆发后,钟南山第一时间就奔赴疫情一线,他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若有‘战’,召必回”。此外还有一个接一个,一群又一群还不等召唤就自愿请命前往疫情第一战场的医生和护士们。他们也是血肉之躯,病毒不会因为他们是医生和护士而“网开一面”“绕道而走”,如果要问他们一句为什么要去,他们最多的回答就是“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疫情爆发正值新春佳节,也是农村聚会聚餐,举行坝坝宴的高峰期。由于缺乏专业的医护人员、防护知识以及信息渠道,农村被作为疫情战的“最后一公里”,在这里,广大的基层工作人员就是战争的“冲锋手”“排雷手”。大年初一,一则通知唤回了本应在家团聚的基层工作人员,各乡镇、各村、各社区的基层干部带头排查、带头走访、带头宣传,他们用大喇叭为村民播送疫情,让那些心存侥幸、打算外出走亲访友、聚会聚餐的群众留在了家里,让打算举办婚丧嫁娶的群众取消了宴席,他们打下了最难打的防控战之一,用自身的安危换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自发生以来,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矗立,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广大党员干部深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他们自行接力,做出庄重承诺,带头不聚餐、不参与各种聚会、不去公共娱乐场所,坚决抑制谣言传播;他们不忘初心、挺身而出,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马不停歇奔赴各处,切实担负起战疫情的职责;他们全力以赴、尽锐出战,始终和群众并肩作战,带头奉献,积极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感谢那些在疫情中为我们奔赴前行的人,是他们用肩膀为我们承担了下榻的重量。在疫情面前,我们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能做的就是“宅”在家,这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更是对社会、对国家最大的支持。中华儿女从不畏惧任何困难,从不会退缩,我们坚信这场战争我们肯定能赢,也必须要赢。

新冠疫情下心得体会篇2

2020年春节虽然很冷,但最美的逆行者却温暖了我们的心。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中国人回家与家人团圆的脚步:没有想到我们会重蹈2003年非典的覆辙,也没有想到我们在这场抗疫战争中需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更没有想到当我们居家不曾踏出家门半步时,有多少“逆行者”正在冒着生命危险拼命拯救病人的生命……

他们说:“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逆行者”们不计个人安危,迎难而上。他们仁心仁术,大爱无疆;他们驰援武汉,义不容辞。

在奉劝民众不要去武汉的同时,他们却写好请愿书逆流而上。他们不是伟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是他们用平凡的双手救死扶伤,用自己的生命寻找更多人的生命线,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患者的人生!

钟南山院士今年已经84岁的高龄了,原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却选择了临危受命。他从没有过丝毫犹豫,就像当年面对肆虐的非典一样,匆匆出发,奔赴战场。他在高铁上的那一张照片,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全国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73岁,当国家有难,人民需要之时,毅然挺身而出,拼自己全力,逆行在疫情一线。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研制抗击疫情的药,她一天只睡三个小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说:“70多岁的老人了,不分昼夜,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你争分夺秒,为生命筑起希望的港湾。你忘了害怕,坚守着舍生忘死的诺言。你忍住泪水,放弃见亲人最后一面。你逆行向黑暗,无惧危险。你与病魔激战,拯救病患。你为人民奉献,牺牲在前。白衣天使,大爱人间。这就是中国医生! ”这一则电视上的公益广告道出了逆行者们的大无畏精神。是啊,疫情无情,人间有爱!退缩,从来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性格!我们拥有着力量,我们必定会胜利!

新冠疫情下心得体会篇3

“国家之使命,不容辜负,我等你回来!”1月27日,正月初三,妻子白钰的这条微信朋友圈,让刚到武汉的邢正涛格外暖心。“定不负使命不负卿。”邢正涛说,“在这一刻,大家与小家,紧紧连在了一起。”

同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1988年出生的邢正涛与1992年出生的白钰,因医结缘,因疫暂别。

“正月初二得知要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大家都报了名,穿上这身白衣,就意味着使命与担当。”邢正涛说,“我爱人也报了名,但最后不在名单上,她为此还闹了脾气。”在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北京医疗队136名队员中,男性护士只有16人,邢正涛正是其中之一。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是邢正涛新的战斗岗位。“医疗队分成11个组,每4小时一班。”邢正涛说,“大家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穿好防护服,整理需要带进隔离病房的各种必需品。”

“正常的治疗和生活护理要胆大,敢于向前;病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情况要心细,随时掌握。”邢正涛说,住进隔离病房的患者,经常会产生焦虑情绪,进行心理治疗同样非常重要,“比如通过聊天,给他们加油鼓劲,或者给他们比划加油手势,但都要因人而异,注意时机、方式,尽量不刻意。”

“一定要做好防护,千万别大意。”每天,身在北京的白钰都会叮嘱丈夫,“他刚到武汉的时候,我担心得很,整夜睡不着,后来看到各种防护措施都做到了位,便放心多了。”

“战胜疫情,挽救生命”,这是夫妻二人共同的心愿,也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邢正涛出征武汉后,白钰轮岗到医院急诊大厅分诊台工作。测体温、量血压、了解病情、辅助分诊……丈夫邢正涛也是千叮万嘱,“急诊病人接触的第一位医护人员就是你,一定要做好防护。”

互相打气,共同抗疫。第一次进隔离病房前,邢正涛特意请同事将妻子与他的名字并排写在了防护服上,同时写上了大大的“我爱你”三个字。“这是我们最浪漫的战地情书。”邢正涛说,夫妻俩虽身处两地,但一直并肩战斗。

每当坐上班车,不论前往隔离病房,还是返回驻地,短短10分钟的车程,第一次来武汉的邢正涛,总是对着窗外看个不停。“我觉得武汉真的很美。”他说,“等胜利了,我一定带着白钰来看樱花,吃热干面。”

虽然因疫暂别,但白钰与丈夫心意相通,“等疫情散去,我们一起去武汉。”

新冠疫情下心得体会篇4

2020年的春节,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注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记忆。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让辞旧迎新的钟声更加沉重,人们脸上的那一个个口罩,让这个春节倍感冷清。

这个冬天,梅花依然宁静地开放;这个冬天,蓝天依旧明净如洗;这个冬天的武汉却非常艰难,全国人民却非常艰难。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谨遵医嘱,静静地待在家中。我们为武汉忧心忡忡,我们为治愈病例的增多而感到高兴,为武汉的人们牵肠挂肚。

与此同时,有一群人,他们正冲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眠不休,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最前沿。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先锋人物,他们是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

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有因为人们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明白他们是为了谁。他们也许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贫穷;他们也许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他们也许并不光鲜,甚至有点卑微,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样模糊,但他们的精神在我心中却是那样鲜明;不计生死,不求回报,默默坚守的他们,守护着健康,保卫着生命。

普通的我们无法到达正面战场与病毒作战,我们只能做好我们的后勤工作,不出门,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这是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祝愿他们平安早日凯旋。

彩虹为证,千古不变,我要高歌。为生命喜悦,万物都歌颂你的慈爱,大地诉说你的恩情。

致敬白衣天使!致敬最美逆行者!致敬抗击疫情的每一个人!

新冠疫情下心得体会篇5

?武大的樱花如期盛放】

今天,武大的樱花如期盛放,我就要见到我的爱人。

阳光驱散了雾霭,春风融化了面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近两个月,终于重回烟火气十足的人间,街道上恢复熙熙攘攘的模样。我明白,每个人都同我一样欢欣雀跃。因为我看见的不再是蓝色口罩上一双双黯淡无光的眼睛,而是任何阻隔物再也遮掩不住的上翘的嘴角。

正是日出而作的时间,街边店铺的卷帘门一扇扇拉起,露出一张张大开的笑口。我笑着,同忙碌的店主们一一打招呼。等待修车的男生一脚跨坐在自行车上,一脚支着地,远远地朝我高高招手:“年前欠的一场球,别忘了还!”

天空晴朗。老式居民楼的阳台上飘来淡淡的洗衣粉清香,又传来吉他拨弦声,我循声抬头,瞬间认出他——他是那个隔空开小区演唱会的人。我不禁回想起情绪最恐慌、最烦躁的那几天。他在浓稠而压抑的黑夜亮起了一盏明灯。昂扬的歌声盘旋在几栋楼间,把几百人的心紧紧联系,牢牢凝结。随后,家家一呼百应地点亮起手电筒灯光。最后合唱时,他嘶哑的声音早已被淹没在音浪声潮之中。万家灯火,更如坠入凡尘的星河。而此刻,他微眯着眼,向着白日晴光,只是笑着继续唱属于自己的平凡的歌。

走到大门口,前几日的重重屏障已经拆除,保安也不再是“全身武装、手持白枪”的凶神恶煞的模样。我神色如常地走出大门,记忆却与当初隔着栏杆取完快递,行走在黄昏空无一人的大路的情景渐渐重合。摇了摇头,甩开印象,眼前分明还是一番车水马龙。一切都结束了。我展露出发自肺腑的舒心的笑容。

路上,一面走,一面想念我的爱人。她曾经长发及腰,腼腆内敛而不常笑,也不善于表达。但是我想,无论她是什么模样,都是我爱的模样。

粉色的柔软的樱花网,把珞珈山编织入梦。脚踏着轻舟,游走在人海里,我们在樱花大道上重逢。

我的姑娘向我奔跑而来,我小跑着欣喜地去迎接。她紧紧扑进我的怀里,我讶异于她的改变,却只是不语,以下巴抵着她新生的短寸发茬,轻轻摩挲她手背的裂缝,再翻过来抚摸她掌心的伤痕。我感受到她的身躯微微颤抖,随即我的前襟便湿润了。她原来也是如此脆弱,也有所牵挂,也会令人心疼。然而,就在不超过一周前,她还20个小时连轴转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隔着厚重的防护服却拼命将每一寸爱与每一度温暖传递给患者和同僚;大年三十,她只留下一条简短的讯息,毅然而决然:“我上前线了,见家长推迟,照顾好自己。”她原来又是如此坚强,娇小的身体拥有惊人的力量。

我捧起她的脸颊,她绽放了一个胜于百花的笑容。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泪花。她朝我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好骄傲,我的病人全部健康出院。我好好的,你也好好的,我们都好好的。”

20__新年伊始,全世界便提醒着你学会珍惜。当一件事发生,人们才学会敬畏;当一类人挺身而出,人们才学会感激。无论她过去或现在是什么模样,人人同在,共克时艰,武汉,中国,都是最可爱的模样。春天终会到来,春天定会到来!

起风了。漫山的樱花树沙沙私语。人潮中,是谁,在丛中笑?

原来春日已然来到。

新冠疫情下心得体会篇6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散速度之快,让人措手不及……全国上下,充满对未知的担心。这场疫情让人联想起03年的“非典”和非洲的“埃博拉”。然而,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我看到了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舍生忘死,众志成城,让人们看到了无数平凡凝结而成的伟大。告别亲人,背起行囊,奔向武汉、奔向防控冠状病毒一线。他们用微笑、用行动感动中国,用行动书写大爱人生,用行动将脚下的路踏出一道美丽的彩虹。他们就是我们敬爱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就是阴霾里的逆行者。他,她,难道他们不想在家过个团圆年吗?难道他们不怕死吗?难道他们不怕被传染吗?难道他们没有妻儿吗?想!有!但是,他们有责任、有担当,救死扶伤、治病救人。面对困难,绝不退缩。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为了能驱走瘟神,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近病毒,与死神共舞,与时间赛跑。看着他们匆忙的背影,看着他们穿着厚重的隔离服与死神争分夺秒,看着他们摘下口罩,脸上捂出的道道勒痕,看着他们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吃着盒饭,看着他们坐着就睡着了,看着……一幕幕、一景景,感动着天,感动着地,感动着每一个国人。为他们喝彩,为他们点赞,为他们加油。他们是我们的骄傲,他们是我们的自豪!

面对此次突发的疫情,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无疑是重大考验,又加之一年一度的春运,这对于疫情的控制难度更加是雪上加霜。疫情虽然很严峻,但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声召唤:封城,华夏儿女齐动员;一声动员:成千上万的医务工作者奔赴灾区,炎黄子孙共向前;一个号召:全员春节不出门,自觉在家隔离观察;一声令下:几十台挖掘机齐上阵,数天便可建成医院,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十四亿人,众志成城,数千名医护人员争先恐后报名赶赴武汉,医务工作者逆行而上,向死而生。

阴霾中,我们成千上万的逆行者,放下小家舍自我,顾全大家施大爱,用生命为千家万户守护和平,为祖国人民保安宁,人性的光芒普照大地,博爱的力量感动寰宇,奉献的阳光温暖众生。与死神搏斗中,他们的爱点亮了希望的灯塔,为病人指明了前方的路标。忙碌又充实有意义的人生才是价值的体现,他们日夜奔忙,就像江河之水奔流不止。他们不计较得失,不在乎日夜繁忙,抗击、防控病毒的地方就是他们战场,就是他们演绎人生的舞台。汗水泪水湿透了衣裳,他们无语,再苦再累,他们无言,默默付出,无私奉献。战胜病魔,驱散阴霾,百姓安宁是他们唯一的心愿。

新冠疫情下心得体会篇7

中日友好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已经在危重症病房战斗了一个多月了。生死一线,他们用捍卫生命的誓言与时间赛跑。这里的护士长赵培玉告诉患者,即便远离家人,但是病房里面没有孤单,让我们共渡难关。

刚刚进入病区,赵培玉就赶紧跑到了25床前。由于病情危重,已经在icu躺了十几天的患者产生了焦躁的情绪,她一边挪动着随时可能被病人踢扯掉的导管,一边安抚着患者,整个过程,护理团队接力握住老人的手。20分钟后,患者终于平静了下来。

在这里的近50位危重症患者,许多都患有多重基础病。对于赵培玉和护士们来说,每天除了要面对病人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更大的挑战是患者复杂多变的病情。

在护士们的眼里,赵培玉对细节的要求近乎苛刻。从仪器上的数据指标,到每位病人的饭量,从病房里的每一个针管,到每一台机器的状况,赵培玉都要带着护士们逐一检查,哪怕是一块刚刚从病人身上取下的尿不湿,她也要称重、记录,和之前数据比对。在她看来,多一分细致就能多提前发现一分风险,多一分准备,就多一分赢的机会。

今年,已经是赵培玉在护理岗位上的第18个年头。2003年,25岁的她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走进了非典的病房。17年后,曾经的紧张彷徨,化作每一个细节的从容应对。但是,当以护士长的身份再次奔赴一线,除了护佑生命,她还多了一分沉甸甸的责任。

团队里,许多都是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年轻护士。从防护知识到操作技巧,每天赵培玉都会不停地叮嘱。怕护士们记不住,她又录制了操作小视频。

今年,赵培玉的儿子就要中考了。她说,在儿子备考的关键时候来到前线,她不后悔。她给孩子写了一封信,相信他会理解妈妈。

新冠疫情下心得体会篇8

新春佳节刚刚过去,但这个春节我们每个人都过得并不轻松,武汉乃至全国的疫情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但是,在这种人人自危的时候,却有一群人离开家乡,离开刚刚团聚的家人,踏上前往武汉的道路,他们被称为“逆行者”,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病毒发源地,疫情最为严重的城市,他们却头也不回向那里进发。

在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是17年前曾领军迎战非典的钟南山院士,年龄最小的,是一群20出头的年轻医护人员。在全国,一共有130多支医疗队到达武汉,抗击疫情。他们的行为令人动容,当然,除了他们,也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奔向武汉,有警察,也有军人,更有一些普通人,他们带去的不止是物资与人力,更多的是全国人民对疫情的关心,与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决心。

在这个特殊时期,受到特别关注的,除了疫情与武汉之外,还有因为疫情导致推迟开学的中小学生们。为了不误学业,学而思网课、猿辅导等网上在线教学平台都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网课,足可见社会的重视。

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之时,我们不是奔赴前线的医学专家,不是驰援武汉的医疗人员,而是一名正在备战2020年高考的高中生,疫情一定会过去,高考也一定会到来,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不能因为疫情就放下手中的笔,我们应该尽己所能,全力以赴,战胜疫情,赢取高考。在这里,我发出以下倡议:

1、在寒假中,尽量避免外出,外出一定要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重个人防护。

2、在出现发烧、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后,居家休息观察,定时测量体温,把握个人身体状况。

3、作为学生,更多的是积极备战高考,在假期中用心完成老师留的作业,有条件的同学还应该在网课平台上收看网课,把握好弯道超车的机会,不要聚众玩乐,顾此失彼。一群人,一起拼,一同风雨,万众一心。每一束微光都可以被照亮,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上阵拼搏的不只有那些白衣天使中的最美逆行者们,每个人都可以发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新冠疫情下心得体会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