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心得体会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和观察转化为文字,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写心得体会,我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空间,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校园欺凌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校园欺凌心得体会篇1
近年来,“校园暴力”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但它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并且不可否认它一直在升级,施暴者通过热暴力,冷暴力等一系列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对受害者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攻击。这个现象多发生在中小学,低年级的小学生,遭受的暴力以肢体接触类的硬暴力为主,初中生则以语言上的软暴力为主,而对于高中生而言,则是言语上的软暴力和行为意愿类暴力为主。
我觉得,这些校园暴力能发生的原因在于群体,没有谁坏的彻底,群体划分,帮派划分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冲动情绪,群体感情的狂暴,会因为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人数越多这一点就越是肯定,以及因为人多势众而一时产生的力量感,会使群体表现出一些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为,所以,群体很容易干出最恶劣的极端勾当。
校园暴力事件要想得到妥善解决,我们对那些犯过错误、知道悔改的学生不应一味的指责,应该悉心教导,并且对受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信心。对于情节严重者,应制订出相关的法律进行适当的制裁,不能任其肆意妄为。学校应更加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完善大脑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心灵的教育。而作为朝夕相处的家庭,它的环境氛围也显得尤为重要,父母应尽量多多陪在孩子身边,不错过孩子的成长过程,在其身边进行积极的多方面指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的将校园暴力扼杀在摇篮里。学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呵护他们,为创造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校园欺凌心得体会篇2
电影的主题是校园霸凌,比较沉重,很能引起人的思考,观后每个人都要想想自己的以前或者未来。但沉重背后也有温柔的一面,男女主之间的守护,这份感情的纯粹多次当观众泪目。
一个因为意外,看到一些实情,因为不想颠倒黑白被欺负。一个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阴暗里,心里却一直坚信有份美好。他俩相遇,一个保护美好,一个保护那个保护美好的人。但实则都在保护这个世界丑恶下面唯一的美好。
全篇看似念念是那个最需要保护的人,让人感觉心疼。但我想说,那个叫小北的孩子,他更需要爱,他更需要人保护,他也只不过是看似坚强。他俩在家那段,痛苦又带着美好。小北躺在床上侧身留下的眼泪,有说不出的痛苦和坚毅,那是一个看似坏小伙却比那些懂事的好孩子都要好的孩子,不忍为他留下揪心,疼爱的眼泪。
最后顶下罪名,也只为保护那个保护美好的女孩,让她幸福。可是他从头到尾都一直善良,守护这个世界他想要的美好,却没有给他这样的保护。倔强得让人心疼,此时已泣不成声。如果可以,我选择保护那个叫小北的男孩,告诉他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美好,你坚守的那份美好也有很多人去保护。
人物都很立体真实,每个人都有他善的一面坏的一面,坏人也有善的一面,而且也有作恶原因。校园欺凌,孩童青春时期的经历影响着每一个少年。这个世界是不堪的,有欺凌有辱骂,但这个世界更可以是美好的相信的,可以有少年的我们守护彼此,有温暖的家庭爱护着,有大爱的社会包容着。
这个世界可以是大爱,是包容,是给予,是相信,是美好……
校园欺凌心得体会篇3
校园是我们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本不该为欺凌事件的阴影笼罩,可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有些地区年增幅在30%以上,作案者和受害者绝大多数为像我们这样的在校学生。
从80年代末到现在已出现了一个未成年人犯罪高峰,我国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并不是孤立的.。由于影视业的商业化,欺凌恐怖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充斥我们的视野,许多作品中对于犯罪过程细节的描述,成了不少青少年模仿的根源,而校园又成了他们“付诸实践“的理想场所。
校园欺凌事件的存在,受影响的绝非个别学生,我们全体青少年都会受此不良影响。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的净土,但屡见不鲜的校园欺凌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花季少年身上的欺凌倾向十分令人担忧。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冤冤相报何时了?“
校园欺凌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需要风度,风度就是用温柔去对待倔强的人,用宽容去冰冻苛刻的人,用热情去融化冷酷的人。
儒家学说认为,人心固然有善端,但它一开始只是一个萌芽,而且它随时会遭到私心杂念和外界诱惑的摧残。这萌芽要成熟、长大,就需要特别的守护和滋养。提高德性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修养过程。游戏人生,看起来固然潇洒,可如此泛泛而过又能找到什么样的人生感觉?生命是单程线,没有回头的机会。
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反对校园欺凌从我们做起。
校园欺凌心得体会篇4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的发展、前途和命运的一件国家大事,长风中心学校根据是教体局关于《安庆市人民政府督导委员会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拒绝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实在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活动开展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就是做人。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博爱的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力量。老师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学生呢?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民主的爱等等,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还要抽时间和他们谈心、交流,共同活动,缩短师生距离。只有注入了爱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开展互动教育,调动未成年人的积极性主动性。
未成年人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乐于接受新事物,思维开放活跃,主体意识、平等意识较强。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时,自始至终都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理解和
校园欺凌心得体会篇5
为积极响应孩子学校(介休三中)号召,近期我观看了第二十一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关于《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的知识讲座。当下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很多影视、电视、书籍当中都含有欺凌场面,很多武侠、欺凌手段被包装和美化,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种种的欺凌场面只是让孩子知道欺凌、欣赏欺凌,乃至使用欺凌。而且现在网络技术相当发达,很多欺凌、血腥的游戏在网上泛滥,其画面精美逼真,学生上网就经常沉溺其中,并往往会把网络中的欺凌带到现实当中。校园欺凌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还校园一片净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去年全国校园安全事故频发,政府也采取了种种措施,加强校园周边的安全。通过讲座我们了解了校园欺凌的表现,校园欺凌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在学校里面,老师的管理对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威慑力,但是往往事情是发生在校外。放学后,老师也无法顾及。在校门口附近,小吃店门口,经常上演此类情况,或被敲诈勒索。校园欺凌的三种形式:
一、语言欺凌。学生之间经常用污言秽语相互攻击,导致矛盾的产生。
二、身体欺凌。凭借身体的优势来打击比较弱的同学。
三、心理欺凌,指的是不断重复地采用语言或其他诡计,影响别人学生生活,造成对方精神或心理状况发生不良改变,
这其中也包括不断重复的侮辱性手机短信、网络微博。校园欺凌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1、索要财物,不给就拳脚相加,威逼利诱。初一有位男同学,向全班男生借钱,名义上是借,实际上是敲诈。
2、以大欺小,以众欺寡。我们班有几位男生,经常欺负一位小男生,如有不从,就会被揍一顿
3、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并伤害他人身体。有两位同学在打球时,身体不小心接触了一下,结果打了起来,一个出鼻血,一个眼睛被打肿。
4、同学间因“义气”之争,用欺凌手段争长争短,大打出手。一女生听说另外有个女生在背后说她坏话,于是就纠结了一帮人,把那女生打了一顿。
5、一方不堪长期受辱,采取以暴制暴手段报复另一方。在某种程度上,校园欺凌是社会欺凌的一个缩影,但是校园欺凌毕竟不是社会欺凌本身,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
面对形形色色的校园欺凌,学校和家长重点还是在预防。首先,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家长应当关心孩子,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对于孩子的不良交往要坚决予以杜绝,以自身的`榜样感染和影响孩子,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自我保护方法。教育孩子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快乐的心,广交朋友不要在孤立别人的同时孤立自己。还应当定时同学校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状况,发现问题也可及时解决。比尔盖茨认为,一个能够开创一番事业的人必定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人要成大事就一定要心胸开阔,只有养成了倘然面对、包容一些人和事的习惯,才能够在将来的事业上取得成功与辉煌。学校应当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加强法制教育,还应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应当主动关爱学生,纠正偏好优生,冷漠后进生的教师歧视现象。
学校还应当定时召开家长会,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及时发现问题,共同矫正青少年的不良行为,预防犯罪。学校还要整顿周边环境,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指导。薄伽丘说:"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以获得友谊为最重要。"你打算在学习和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得到大家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你就必须学会宽容、学会做人。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中处变不惊的气度,是一种承受,一种理解,一种体谅,一种品格,一种境界。它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我们后天的学习体验和感悟。开开心心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比什么都好!
校园欺凌心得体会篇6
“你为什么要这么残忍?你为什么要出现?你杀死了我心里的他,那个唯一对我好的人。” 任晓玄绝望的对瞿蓝心喊道。随后,她掏出了一把美工刀,朝自己的身上刺了过去。
这是《《猎罪图鉴》电视剧里关于“校园埋尸案”里的故事还原片段。瞿蓝心在天台上向沈翊讲述了那段她和她的故事,这是一个悲伤的人生。
晓玄是自杀的,却又仿佛是它杀。只是杀她的人是无形的。
和性格内向、敏感又极端的晓玄,第一次相遇是在画室里,彼时她被道貌岸然的老师上下其手,恰好被蓝心碰到,从而获救。蓝心就是在这样黑暗的时刻,照进她心房的光。
从此,在她的日记里,出现了一个心仪的翩翩少年。她们如两条平行线的出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晓玄追寻着蓝心这道光,而同样孤独的蓝心,也在如饥似渴地汲取来自晓玄的温暖。
任晓玄转学后两人常常在榕树下见面,可瞿蓝心渐渐发现任晓玄对自己的感情并非友谊。她决定帮助晓玄走出幻境,从而正视两人的友谊。
可是,当她穿着裙子,以女生的形象出现在晓玄面前时,不是拯救了晓玄,反而成了她希望破灭的直接导火线。亲眼目睹晓玄放弃生命的蓝心,她的一生,注定也被毁了。
后来,蓝心将离世的晓玄埋在了榕树下,之后此地因为市政需要,她又悄无声息地把晓玄的尸体移到了校园的操场上,恰逢有人捐献头骨给学校画室,她就把晓玄的头骨和捐赠头骨做了替换。
那个被学生一直当作假头骨来作画的头骨,竟然一直是真的。蓝心用她的方式,让晓玄始终陪伴着她。她,活着,却也“死”了。
这个案件想要呈现的,除了校园霸凌问题,还有原生家庭、猥亵、女女恋爱这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发人深思。
任晓玄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异,母亲后来又再婚并再生孩子。特殊的环境,造就了她性格的孤僻、敏感还极端偏激,内心极度缺乏爱和安全感。如果周围的环境,能够允许她就那样安静地呆在自己的角落里,于她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可惜,偏偏这样一个女孩,却遇到了严重的校园霸凌问题,周围同学的排挤、取笑,都促使她迫切需要抓住自己以为的那束光,当发现光不对时,偏激的个性引发了悲剧。
屏幕里,她掏出刀,果断地刺向自己的那一瞬间,眼神里透出来的是终于解脱的感觉。一个如花的生命,就这样消失,真是太让人痛心。
真希望沈翊的画笔能像“神笔马良”里的那支笔一样,能够画出时光机,把这当下的结果改变。我相信在他的笔下,晓玄有着灿烂的笑容,在父母的关爱下幸福地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一颗小树,如果没有雨水和阳光的滋润,终究无法长成笔直的笔天大树的。而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晓玄的悲剧源头,首先就是其父母。如果他们能够多关心她一点,爱她多一点,结局就不会这么悲伤了。
因为关爱孩子的父母,又怎能不发现孩子在学校受到欺凌而不给予及时的帮助?再说,如果晓玄内心的温暖出处来自于父母,她又怎会寻求外面那束来自于同性的光呢?
晓玄和蓝心,是两颗不被环境接纳,从而不由自主向对方靠近的孤独灵魂。如果蓝心能够一直扮演晓玄“白马王子”的角色的话,结局或许不同,可惜,她只是借由“假小子”的形象来武装自己内心的脆弱,并非是内里发生质变。
这个故事,站在父母的角度,对我们的启发是:
1、 若无法给予孩子完整的家庭,那就倾尽所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与爱。当生活遇到变故,原本的平静总是会被打破,但又有什么能够阻挡住一颗想要去爱孩子的心呢?越是发生变化,孩子就越渴望被关注。晓玄的悲剧,源自于对爱的渴望。
2、 再婚,意味着自己选择了相对复杂的家庭关系。无论多困难,也不要狠心去割舍掉那个也是自己十月怀胎的孩子,无论遭遇了怎样的事情,孩子是没有选择的。既然选择给了她/他生命,就要承担起为人父母该有的责任。
3、 有时,我们的家庭是完整的,可是却漠视了孩子的成长,把家过成了旅店,而家庭成员,只是旅店里的过客,这样的氛围长大的孩子,其心理也是有缺失的。
所以,无论我们工作多忙,都有必要留出时间给家人,和他们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和他们一起做运动,一起看场电影。
孩子的成长,我们不能缺席,正如我们希望年老后,孩子不要缺席一样。两者是有着必然的相似性的。
衷心希望晓玄这样的故事,仅仅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不是真实的个案。
而作为一名妈妈,我也想对孩子们说:
1、 请珍视你的生命,因为一个人,只有一次活着的机会。你的生命是你的,你可以作主,但不代表你可以随意地放弃。这个世界这么大,有那么多美好的人和事,你还来不及去领略呢,怎可以就这样丢掉那么珍贵的生命呢?
2、 请不要把困难无限扩大。眼前的困难,并非总是只有坏的一面,你要学会把那些挡在你面前的大山搬开,当你变得强大了,所有曾经对你不恭不敬的事,都将远离你,也无法再伤害到你。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你愿意相信自己。
3、 你改变不了别人,那就改变自己。生命之美好,需要我们自己用心体会。
孩子,请相信我,你拥有最好的武器,那就是健康的体魄,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