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小作文6篇

时间:2024-05-03 12:56:13 分类:心得体会

一篇精彩的作文能够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作文是我们思考和表达的重要工具,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戏曲小作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戏曲小作文6篇

戏曲小作文篇1

说实话,我以前一点也不喜欢中国的传统戏曲,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它们一般都只是依依呀呀的唱个不停一点也没有趣味。

但是,几年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段黄梅戏,改变了我对他们的看法。

表演者的嗓音是那么轻柔,音乐也那么优美,听过以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想,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黄梅县戏风更盛。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的记述。清道光九年,在别霁林的《问花水榭诗集》中,一首竹枝词的描述就更为生动:“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

黄梅戏不但优美动人,而且还有这么悠久的传说呀。

我觉得,现在中国的传统戏曲越来越不受欢迎了,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歌曲,虽然流行歌曲确实有它的优点,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它而忘了中国的传统戏曲呀!我们只要用心去体会不难发现传统戏曲的美妙之处。所以,请大家和我一起,去体会中国传统戏曲的优美,相信大家一定会爱上它们!

戏曲小作文篇2

记得我小的时候,大概从三、四岁开始,就很喜欢跟着大人们,去看戏。那时候,家乡的戏曲是雷剧。看多了,有时候不管闲着忙着,嘴里总是哼着一些小调,即使嘴里不哼的时候,也在心里旋起一段段歌律,虽然那时候小,只是觉得好听,便也哼着。同班同学也会跟着大人去看戏,却只是在那里玩耍,并没有真真的喜欢,我那个时候,说不上来,喜欢那种雷剧专有的调。偶尔还能哼上两句,虽被大多数人不解,我却也乐在其中。

后来,大概在我五、六岁的时候,随着搬迁,并不能跑去戏台看戏了,也只能买来一些碟片,在电视里看,可是还是没有以前那种挤在人海中看的那种感觉好,那个时候,都是爱戏曲的人,大家聚在一块,边看边聊戏里的内容,我懂得不多,却喜欢热闹。只是,听说家乡的雷剧逐渐落寞,自己心里也渐渐的凉了,也是,渐渐的,大家只是听歌,好像戏曲都只是老一代人的时代了,我有点失落,却也是无能为力。

可是,至今我都还保持着这个看戏的习惯,听到哪里有戏了,自己会立马跑去看看,现在,看戏的人少了,可是,还是能激起我的爱意,真希望,家乡剧能发展的越来越好,这样,便有更多的人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戏曲小作文篇3

“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一个只有椅子那么高的小姑娘咿咿呀呀地哼唱着一首戏曲。

小姑娘扎了一个冲天辫,肉乎首的粉色小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小手在空中乱挥,大大的黑眸中满是欢愉。

这是幼年时期的我,因为一次“偶然”迷上了戏曲。

那时,妈妈刚从音乐学院学习回来,每天都播放戏曲的音频,那独特的节奏,颇有韵味的戏曲使仅有3岁的我觉得十分新奇:“妈妈,你放的是什么?”

“含子,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戏曲。”妈妈摸摸我的头。

“妈妈,这些戏曲好好听,你教教我吧……”我对妈妈撒着娇。

“不行,你太小了,就算是学也唱不好。”妈妈拒绝了。

“求你了……”

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妈妈终于同意了,她先教我唱京剧《苏三起解》。

“苏三离了洪桐县……”妈妈开始唱第一句,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是哪几个字,跟着唱音唱了起来:“苏三离了‘风’桐县……”

“错了,不是‘风’桐悬,而‘洪’桐县。”妈妈拍拍我的肩,“再来一遍。”

“苏三离了洪桐县……”你看这个“洪”多好听呀,我一直以为它是“红”字,红色多鲜艳啊,我爱吃的苹果也是红色的哩!

“将身来在大街前……”妈妈似乎觉得我唱得不错,便很快教我了第二句,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个“街”字不读“jie”而读“jiai”呢?还有“我”怎么会发“ngo”的呢?我死缠烂打地问妈妈这个问题,可妈妈也说不清到底是为什么。

很快,我便学会了《苏三起解》,我每天都醒得很早,便站在小马扎上,大声唱着《苏三起解》,把全家人都给吵醒。

“羽含,有了你全家就不需要闹钟喽!”爸爸开玩笑地说。

随后,妈妈又教我唱黄梅戏——《女驸马》,它的节奏很欢快,我也是十分喜欢,手拿小拖鞋,踏着音乐的节奏,挥来挥去,有一句我始终弄不明白:“帽插宫花好新鲜。”头上戴花不是“好看”吗,怎么会是“新鲜”呢?

有一次,妈妈怀着试一试的心情教我唱难度很高的沪剧《燕燕做媒》,本以为我学不会里面的上海话,结果我居然唱几遍就会了!妈妈上班去了,我在家里对着碟子唱:“就是同村个李小晚,哎呀,迭(这)门亲事勿稳当,攀了迭门亲,村里厢有人讲……”后面的念词我也能模仿出来:“小外(晚)令才(人才)长得好,城里哪个比得上,放了犁,秀(就是)耙,劳动生才(产)好榜样,……”

小时学过的戏曲,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学习戏曲也给了我一副好嗓子,进入了学校合唱团。

现在的我依然会找我的“良师益母”——妈妈温习一下戏曲,在记忆深处,是她教我戏曲,只有她才会耐心地教我,用温柔的声音指导我。

戏曲小作文篇4

每当我听到越剧名段《天下掉下个林妹妹》时,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树木从生,百花争艳,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雍容华美的亭台楼阁。这是宝黛初见的地方——贾府。你们一见如故,相互倾慕。而我更加喜欢你——黛玉。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你本是三生石畔一棵绛珠草;“娴静犹似花照水”,你恬静妩媚;“行动好比风拂柳”,你摇曳生姿;“心较比干多一窍”,你冰雪聪明;“病如西子俏三分”,你柔弱娇美。“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你触景生情,感怀孤独,于是提锄挽篮,收起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走一池飘絮。诗社比赛中,一句“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一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令人赞叹不已。你才华横溢,多愁善感,天生丽质,清雅脱俗。你是天上的精灵,你是凡间的天使。

你有着双重的性格:你有时聪明可爱,善解人意;有时却尖酸刻薄,高傲孤独,总带着淡淡的忧伤与哀怨。大观园里正是由于你的存在,才变得生机勃勃,多姿多彩。

你的身世注定了你的失败。你幼年丧母,早年离父,寄人篱下。你的清高与骄傲,被众人视为尖酸孤僻。你却依然我行我素,带着你一身的清高与骄傲,走完你短暂的一生。你是封建礼教的异端,是腐朽王朝的牺牲品。于是,你变成划破黑暗夜空的光芒,虽短暂但耀眼,留了凄美的爱情篇章,让后世传唱。

洗一身清洁,染一池灵动,追一方梦想,你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信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似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那优美的声音久久回荡在耳畔,绕梁三日。黛玉,你这误入人间的精灵,带着遗憾又回到了天上,留在人间的是永恒的美丽,千古的绝唱!

戏曲小作文篇5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永安街小学组织了一次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早上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学校,整理好自己的桌椅之后,老师让我们大家搬着椅子到操场上集合。过了一会儿,戏曲表演就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花木兰从军》,主要讲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他不怕牺牲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精神。第二个节目是《红灯记》,讲述了李奶奶和她的子孙们一起抗日的英雄故事。第三个节目是《穆桂英挂帅》,主要讲了穆桂英率领杨家将,统领宋军保卫国家的故事。

戏曲小作文篇6

星期二下午,我们学校里来了一群人,是剧团的人,他们是来给我们表演的,来表演戏曲的。有的同学说了:“让俺们看这戏曲干啥呀?我们看看有啥用啊?”尽管他们这样说,但大家还是想瞧瞧。这不,大家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地往操场上赶,想看一场精彩的表演。

主持人上场了,他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通,但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去,一直在想着这群戏曲艺人是怎样表演的。主持人大声说:第一个节目是“戏曲广播操”,台下的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只见一个个貌美如花的阿姨们伴着悦耳的音乐登上了舞台,她们都面带着动人的甜甜的微笑,个个动作做到了最好,台下响起了一阵阵的赞叹声和热烈的掌声。虽然这个体操是我们天天都要做的,但任何人都没有这几个阿姨做得好。这几位阿姨做完这套广西区广播体操后,台下又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第二个节目是川剧表演——变脸。”主持人的话音刚落,台下的同学们都激动地站了起来,想看看这表演“变脸”的大师在哪里?看着看着,一位身穿红色和黑色大袍的人上了台,不用说这位就是表演变脸的大师啦。同学们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等待着变脸大师的精彩表演。大师表演着威武标准的动作。“看变脸啦!”有一个同学尖叫道。我一看,真的,从红脸变成了蓝脸了,这让同学们赞叹不已。大师转了几圈,袍子一甩,又变了,蓝脸又变成黑脸了,看的我目瞪口呆,张着嘴巴半天合不上。黑变粉、粉变白……这也太神了,这位叔叔真的太棒了。

我觉得今天这个表演太精彩啦,你觉得呢?

《戏曲小作文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