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反诈骗工作总结7篇
工作总结是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的一种工具有助于个人职业发展,在写工作总结的过程还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我认知,让我们更清楚自己的优势和改进的空间,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反诈骗工作总结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反诈骗工作总结篇1
为确保专项行动抓紧抓细、走深走实,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均已制订印发本地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抽调专门工作力量组建专班。如xx自治区民政厅成立了由厅长任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还组建了由养老服务处等多个处室为主要成员的工作专班;在河南省,各地市民政部门将专项行动纳入单位一把手工程,纳入年度工作重点,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专项行动开展有力有效。
加大宣传发动提高识别防范能力
宣传发动、打击整治、总结提升是专项行动的个关键环节,其中宣传发动贯穿始终。为了让广大老年人快速识别涉养老服务诈骗行为,各地民政部门组织开展了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等多地民政部门梳理总结了养老服务诈骗的常见类型和套路,比如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通过免费礼品、高回报等噱头引诱老年人,进而实施养老服务诈骗、非法集资等,侵害老年人财产权益。与此同时,等多地民政部门整理制作了反诈公益短片、指南、告知书、海报、漫画等,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扩大影响力,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专门制作藏语宣传片方便老年人观看,陕西省富平县还将养老诈骗案例编入地方戏曲传唱。
为扩大社会面宣传,使防范养老服务诈骗提示深入人心,各地民政部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宣传,到老年人身边进行引导。等地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网格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作用,通过发放宣传单、悬挂标语条幅等方式,推动反诈宣传进机构、进社区、进家庭,揭露养老服务诈骗的套路,形成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的良好社会氛围。如江苏省民政部门要求以民政服务大厅、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为重点,结合居家上门服务,向老年人宣传普及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知识;
省民政部门开展五个一活动,通过发布一份倡议书、发送一张明白卡(老年人权益明白卡),指导养老服务机构开设一个专栏、签订一份承诺书、提供一份提醒函,全方位筑起老年人权益保护屏障;福建省注重源头预防,加强养老服务机构防诈骗宣传教育,将防范养老诈骗、保健品营销等内容纳入养老院院长培训课程,纳入公办养老机构委托经营管理合同,纳入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内容;湖北省武汉市见缝插针,在核酸检测点发放卡片,不断延伸养老服务反诈宣传的触角。
加强线索排查形成风险管控合力
年年底,民政部召开全国防范化解养老服务诈骗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对已经登记的养老机构和未经登记但从事养老服务经营活动的服务场所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此次全国专项行动开展后,再次提出完成复查回头看的任务,准确摸清隐患底数,确保不留盲区死角。
目前,全国民政系统正在按照民政部统筹部署,对所有养老服务机构及场所开展复查,对风险问题进行再梳理、再整改、再纠偏,制定详细的工作台账,并建立风险隐患等级从高到低的红橙黄绿风险管控名单,实施分类处置,按照一院一策的要求,有效化解风险。注重部门联动,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沟通协调,协同对未登记备案但开展养老服务的场所、新成立的养老机构、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开展排查整治,形成工作合力。
除了上级转办、全面排查以外,民政部门还积极推动构建全民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线索的高压局面,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号召全民参与专项行动。在宣传推广中央政法委智能化举报平台的基础上,还通过官方微信、媒体宣传等公开各级养老服务监管部门举报受理电话、邮箱等信息,广泛收集问题线索,确保投诉有门、受理及时。
为强化线索收集,福建省民政部门采取有奖举报等方式,增强防范打击整治的声势;江苏省将非法金融活动举报平台纳入养老服务诈骗举报途径;海南省民政厅要求加强举报线索核查,及时将核查结果、处理进展情况向举报人反馈,有效回应群众诉求。
开局良好,后程可期。全国民政系统将持续营造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的强大舆论声势,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2023反诈骗工作总结篇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方便了我们自己,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如今网络上活跃着各种网络诈骗,他们利用各种小手段,骗取人们的资金。对于这种违法的行为,我们要坚决反对,并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此外,还要提醒周围的朋友们,让他们提高警惕性,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在我看来,如果人们不去相信所谓的蝇头小利,就不会发生被骗的事情。不法分子就是利用这种心理,先施加小利,再慢慢的放长线,钓大鱼。我们应该认清事实,天上不会白白的掉馅饼,万一是毒药,最后就会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那些所谓的刷单,信用贷款,短信中奖等,都是一个个的骗局,为的就是我们的钱财。我们要相信法律科学,要通过正规渠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来赚取钱财。而不是通过所谓的投机取钱,本来想获取利益,结果反而成为受害者。我们应该增强这种抵抗能力,不被眼前利益所迷惑,要相信自己,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回报。对于一些网络贷款平台,我们要抵制,不要将自己的隐私公布出去,保护好自己。我们要有适度的消费观,不要总是在“透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犯错误,进而给不法分子牟取暴利的机会。
我们要积极响应号召,学习网络法律知识,加强防范意识,维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2023反诈骗工作总结篇3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准格尔旗市场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组织相关内设股室深入开展整治,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强化涉老食品、保健品生产经营监管。进一步加大对涉老食品、保健品等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全面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要求企业执行“食品”“保健品”索证索票制度。严厉查处涉老“食品”“保健品”的标签、说明书、功效和宣传材料等虚假宣传行为,强化企业守法诚信经营意识,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和消费安全。强化网络市场监管,加大网络监测,对排查发现的网络领域相关违法线索,立即进行网络市场违法案件查处。截至目前,共检查涉老“食品”“保健食品”经营主体37户次,出动执法人员123人次,发现问题1个,主要是索证索票不齐全,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份,已限期完成整改。
二是强化涉老食品、保健品市场消费环境监管。严格规范直销行为。对直销企业经销商进行提醒告诫,严禁虚假宣传和夸大产品功能,不得将保健品功能与疫情防控、病毒防治挂钩。开展老年消费市场违法行为专项检查,聚焦民生和新消费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严厉查处假借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体检、赠送礼品等形式,向老年消费者推销食品、保健品、伪高科技产品,并对产品做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行为。以“保健”为名推销普通商品、伪高科技产品、保健理疗,宣称有疾病治疗或者功能等侵害老年人群体合法权益的行为。虚假宣传金银箔粉可食用的违法行为。使用“协和”“同仁”等知名医院标识欺骗、误导消费问题。强化消费纠纷处置,及时调解处置涉老食品、保健品相关投诉举报,切实维护好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
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努力形成社会共治氛围。执法人员走进商场、农贸市场、药店等经营场所向广大消费群体普及药品及保健食品安全常识、相关法律法规,重点向广大老年消费群体宣贯“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的观念,提升老年人防骗能力。通过微信公众号、led屏等媒介,图文并茂宣传各类养老骗局,提高人民群众防范养老诈骗的能力,营造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浓厚的社会氛围。
2023反诈骗工作总结篇4
9月23日,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总结会召开,为期半年的专项行动告一段落。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全国专项行动办公室主任陈一新强调,要全面总结专项行动成效经验,研究部署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更好地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自今年4月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以来,全国专项行动办公室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依法打击、整治规范、宣传教育“三箭齐发”,打了一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整体战、攻坚战,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全国共立案侦办养老诈骗刑事案件41090起、破案39294起,打掉犯罪团伙473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6.6万余人,提起公诉8516人,一审判决案件1645起,追回赃款308亿余元,养老诈骗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力遏制。各地各有关部门共排查发现涉诈问题隐患23169个,已整治完成22398个,整治率96.7%,养老领域涉诈乱象得到有效整治。全社会反诈防诈意识明显增强,“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82%的群众认为养老领域各种乱象减少,群众对专项行动的满意度达86%。
对于下一步如何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完善线索核查、依法打击、行业治理、宣传教育、责任落实和考核评价六大长效机制,更加有力有效地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2023反诈骗工作总结篇5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但这也促使了许多人利用高科技诈骗钱财,破坏人们的财产利益。现在的骗子无处不在,甚至就在你身边,可要多加小心你的口袋哦!
当今最为广泛的诈骗方法无非就是冒充“朋友”向你发qq信息、打电话、发短信,“我遇难了!”拜托你马上“救急”汇款。看在朋友的份上,你汇了款后才得知你的.“朋友”已经逃之夭夭。最后,遇难反成自己!
“你中大奖啦!”这是最为普遍的诈骗方式,骗子往往冒充“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知名节目,传来佳音,你中大奖,只要交一点“保险费”,“税金”就可以领取大奖,机会不容错过,再不来就没有啦!你付费以后,“大奖”消失的无影无踪。看来,这就是贪小便宜的“大奖”吧!
令人最不可思议的还是“欠费”,电话欠费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却还是有许多诈骗发生:我是中国电信的工作人员,您的电话、电视、宽带账户欠费了,请缴纳“滞纳金”!没想到“滞纳金”最后进了骗子的腰包。
“天上掉钱啦!”你在街头发现一大笔钱,跑去捡起。谁知,骗子在假钱上下药,趁你昏迷之时,取走所有的贵重物品,当你起来以后,发现财物被骗子一扫而空,后悔莫及啊!你见过天上掉钱吗?做事还是谨慎为好!
你发现了吗?网上购物往往要比市场价低得多,许多人为贪小便宜,谋利益,在网上汇款,数月后毫无音讯,“你上当了!”看来,不要总是想着会有好事发生哦,即使市场价贵点,但质量和品质还是有所保障的,可要当心啦!
骗子无处不在,利用数不胜数的手段处处诈骗,千方百计,步步引诱,你时刻小心着吗?防止诈骗,保护自己的财产利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哟!只要我们处理得当,就一定不会上那些可恶诈骗团的“鱼钩”了。
小心“防”诈骗,安全“0”距离,只要我们谨慎行事,捂紧口袋,正确判断,就能远离诈骗,远离骗子!防止诈骗,从我做起,欧耶!
2023反诈骗工作总结篇6
为提高幼儿及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幼儿及家长对电信诈骗的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按照区综治委《关于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预防电信诈骗集中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和区教育局的决定,我园及时开展了以“预防电信诈骗,确保家财平安”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1、通过宣传栏、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召开晨会及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对在园教师、幼儿及其家长进行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活动。
2、通过典型案例让在园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充分认识到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活动的特殊重要性,进一步了解电信诈骗的形式、手段(一是电话诈骗;二是网络诈骗;三是短信诈骗。)、特点和危害,并对每个种类的“警方防范提示”进行了讲解和分析,使大家掌握必要的防范技能,切实筑牢思想防线。
3、发放《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做到学生人手一份,发放率100%。这样通过要求幼儿向家长宣传防范知识,发挥了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周围一群人的宣传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大众的防范意识。
4、我园严格管理教职工和幼儿家长联系手册,绝不向任何第三方泄露,同时教育教师、幼儿及家长不向外界透露、买卖双方信息。
通过开展这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既引导在园教师、幼儿及其家长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防止上当受骗,构筑坚实的思想防线;
又通过幼儿将相关预防诈骗知识传递给家长,形成小手拉大手,家园共同防范电信诈骗的协作机制,提升防范合力,确保家庭财产安全。
2023反诈骗工作总结篇7
近年来,涉及学生的电信网络诈骗以及利用互联网、手机实施的非法贷款等案件不断增加,造成部分学生财产重大损失,甚至威胁人身安全。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防诈识骗安全教育,提高同学们防范、识别网络电信诈骗意识,维护人身财产安全,提升自我保护能力,预防违法罪犯发生,数学与统计学院积极组织开展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主题班会、防诈骗讲座、防诈骗宣传手册等不同形式向同学们普及电信诈骗的相关知识。
防诈骗主题讲座
为加强学生防诈骗安全教育,提高同学们防范、识别网络电信诈骗意识,数学与统计学院于5月17日“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特邀xx省xx市xx银行xx分理处会计主管xx面向数学与统计学院全体学生在学术报告厅召开“防电信网络诈骗”系列主题讲座。讲座从四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电信诈骗的相关知识。通过此次讲座的开展,同学们充分了解到诈骗的主要手段、形式及其危害,提高了同学们的警惕心理和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的防范意识。
防诈骗小常识宣传手册
为提高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深化防范虚假信息诈骗宣传工作,切实提高同学们防范、识别网络虚假信息的能力,数学与统计学院近期开展防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活动。我院面向全体师生介绍宣传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介绍了十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揭批了诈骗手法、解析了典型案例,同时进行了防骗提示,提高大家的自我保护能力。特此提醒同学们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要积极学习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远离不良网贷行为。
防诈骗主题班会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防诈识骗安全教育,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维护人身财产安全,数学与统计学院全体班级积极开展了“防诈骗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各班班长向同学们介绍了网络诈骗形式以及自身防诈骗措施。此次班会的开展不仅引起同学们对自身财产安全问题的关注,还从思想上唤醒了大家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行动上提高了大家自我保护的技能。
数学与统计学院开展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同学们充分了解电信诈骗的主要手段及防范措施,提高了同学们的安全意识。我校将继续重视和开展相关防诈骗安全教育工作,从思想上筑起高高的“防护墙”,尽全力遏制校园电信诈骗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