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4-12-15 16:56:03 分类:心得体会

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我们可以积累有关自我管理和自律的心得体会,一份生动的心得体会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我们内心的激情与对梦想的追求,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记忆的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记忆的心得体会6篇

记忆的心得体会篇1

又一岁清明,没有断魂的纷纷细雨,却迎来了明媚的春光,坟茔边的绿草依依,草叶上的露珠折射着七彩的光华,远方在如血的朝霞中初生的太阳为半边天幕平添一份悲壮的意味——江山如画,而这画卷正是用无数先烈们的的鲜血为颜料、白骨为画笔成就的。在这样一个以缅怀和追思为主题的.日子里,我们虽然不能站在烈士们的墓碑旁为其默哀,却可以在心中为他们祭奠,向他们讲述祖国今日的昌盛,用行动继承他们的遗志,以告慰无数革命烈士在天的英灵。

兴国之策,薪火相传。建国后,连年战乱对国家经济的影响逐渐暴露,匮乏的资源落后的技术与庞大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如此恶劣的时代背景下,涌现出了王进喜、钱学森、钱伟长、李四光等一批民族英雄,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为国家分忧,分别在石油开采、国防军事、地质勘探等领域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留下的“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等名言一直激励和警示着一代代的后来人努力奋斗,不忘国家,并最终形成了传世的“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国之路,任在我肩。如今,中国的经济潜力和广阔市场逐渐显露出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然而,必须承认的是,我国目前的国情与国际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遗愿还有许多不相符合的地方。作为民族新一代的栋梁,继承传统,富国强民,我们责无旁贷。而这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践行最基本的社会道德开始,在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在家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自觉承担一定家务,为父母分忧;在社会上,文明交往,礼貌待人,注重礼节,爱护环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先修身,才能更好地治国平天下。

记忆的心得体会篇2

走亲

对于中国人来讲,最热闹、最有意义的节日无外乎春节,春节是中国人最传统的节日,越往北,春节年味越浓。

在北方,过了腊月二十,年味渐浓,贴对联、蒸年糕、放鞭炮,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过年,过年了,还可以收一点压岁钱,改善一下伙食,走一下亲戚,关键还不用做作业。

过年的仪式或是程序多,但最重要的无外乎走亲访友。

串门走亲戚,是北方过年的一个重要的仪式或是日程,过了腊月二十二,按照北方的习俗,女儿就不能回娘家了,这是北方千百年来不变的习俗,但是并不代表跟娘家年前就不走动了,还是送点年货到娘家来,以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

记得小时候,外公、外婆还在世,过了腊月二十三,爸爸会开着自家的拖拉机,装上常果(花生)、煤球、白菜、肉和木炭,把这些东西给外公、外婆送去。

整个冬天,爸爸、妈妈会给外公、外婆送三样东西,这是雷打不动的事情,这三样东西分别是木炭、白菜和猪肉,木炭一般是一入冬天就会送去。

外公、外婆一共生育了三儿二女,分别是我的大舅、二舅、三舅和大姨和妈妈。

大舅不知道何时,因何事,跟外公、外婆和所有亲戚都没有了来往,在我的记忆里,好像没有大舅这个人似的,外公、外婆去世,大舅的一家人都没有去过,人生搞成这样也没有任何的意义,无论因何事,养育之因不能忘却。

二舅是在矿上工作的,收入虽然很高,但是风险很大,后来二舅下煤井出事了,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也并不富裕。

三舅生有一儿一女,女儿有点智力问题,但是家庭还算富裕三舅的老婆人很小气,对外公、外婆也并不好。

大姨妈一家是最不幸的,大姨妈一家生育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三个女儿都很聪明,惟独一个儿子是一个傻子,家里也不太平。

在外公、外婆的三儿二女中,妈妈去看他们的次数是最多的,过了腊月二十二,有时候爸爸、妈妈会派我去外公、外婆送点东西去,送的东西,多数情况为十斤猪肉,还有一些糖果、花生、馒头之类的,其它的重的东西,我也提不动。

90年代初,猪肉只有2至3块钱1斤,所有的东西也只有几十元的开支,但在那个年代,却是笔不小的开支,毕竟没有那个家庭会一次性买10斤猪肉的。

那个年代,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爸妈会把这些东西,都捆在我的自行车的后座上,北方的冬天,天气很冷,冰天雪地的,我会戴上皮手套和皮帽子,全副武装后,往李家木庄进发。

李家木庄离大河西村有十公里的路程,北方冬天,风实在太大,车子走不太动,十公里的路程,我要骑上一个小时的样子。

到了李家木庄,把东西缷下来,手已经冻僵,没有多少知觉,我会把手放在火上烤一下,手变热后就会发麻、发痒,着实难受。

妈妈跟姑姑是换亲,姑姑是奶奶的女儿,基于这种关系,应该算是亲上加亲,在李家木庄呆上半个小时,我就会往回走,姑姑会给奶奶带一点东西,也无外乎是常果之类的,想想那个年代,人还是朴实。

爷爷、奶奶共生育了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四个女儿分别是大姑姑、二姑姑和小姑姑,其中,有一个姑姑在1958年饿死了,从奶奶的口中听说过,这个饿死的姑姑,人是相当的聪明,没有办法,那个年代没有吃得,只能被活活的饿死,爸爸是爷爷、奶奶惟一的儿子。

二姑姑嫁到我们同一个村庄,跟我们家的关系一直不是十分的好,亲戚还是不能住得太近了,住得太近了就成不了亲戚了。

小姑姑家住在崔家庄镇上,离我们家有十分钟的车程,相对于二姑姑,跟小姑姑的关系微稍好一点,总得说来跟我们家的关系也算一般。

两个姑姑过年的时候,会给奶奶送一点东西,以表孝心,爸爸、妈妈也会回一部分礼物,尤其是我妹妹工作了之后,经常会带些礼物回家,便送给了二姑姑和小姑姑,两个姑姑不但没有领情,反而做出了一些出格的事情,真得不可思议。

大年初二是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嫁出去的姑娘在初二这一天,都会回到自己的娘家,姑姑们在这一天,也会回到我们家。

初二的这一天,我们家特别的热闹,大姑姑家三口人,二姑姑家有四口人,小姑姑家有五口人,这么多人一般会安排两桌,人多吃饭也就热闹。

大年初三,我一般会到姥姥家,外公、外婆很早就去世了,我到姥姥家,主要是看望两个舅舅和他的家人,我们会在二舅家吃饭,二舅家同样是我姑姑家,对于我们两家人说,算是亲上加亲。

过了大年初三,串门走亲戚也就不怎么固定了,是随机的,要到各种各样的亲戚家去串串门,其实那谓的亲戚,也并不是十分亲,只是履行个程序而已。

记忆的心得体会篇3

为了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5月25日-29日中心组织了遵义红色之旅,让我们追寻革命足迹,体会革命精神。在为期五天的培训中,我们实地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旧址、娄山关战斗遗址、茅台镇四渡赤水之三渡渡口,瞻仰了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听取了遵义会议和会议精神专题教学,观看了舞台剧《伟大转折》等等。在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我们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了花篮。在烈士纪念碑下,仔细聆听了有关邓萍烈士的英雄事迹,为革命烈士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感动。在娄山关战斗遗址,亲身体验了小尖山、大尖山的长征路,亲身感受了当年战斗场景的激烈和红军翻山越岭的艰险。在遵义会议纪念馆,了解了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择点,是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一个伟大革命进程。在茅台镇,参观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中第三渡的茅台渡口和四渡赤水纪念馆,仔细聆听了四渡赤水的历史始末和毛泽东同志如何在第三渡和第四渡中运筹帷幄,将红军困局转危为安的精彩故事。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激发了我们要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加倍的努力工作。这次红色之旅我有几点体会:

在新时代,我们仍需要学习借鉴革命年代战争的经验。一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定革命的必胜信念,保持和发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二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照抄搬,搞教条主义,这是遵义会议给我们留下的最根本的经验;三是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坚持革命先辈的独立自主,要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探索出改革发展的新道路。

这次“红色之旅”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更是一次从思想、党性认识上的重大洗礼。在重温党的伟大历史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我自己当今的信仰和未来生活的冷静思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应该发扬光荣传统,要把这次红色之旅当作人生的一次新的起点,要用崭新的精神面貌,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不断鞭策自己,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为建设“高效、便捷、一流”的政务服务工作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记忆的心得体会篇4

“卢沟桥,卢沟桥,生死存亡,在此桥”。今天一大早我们就到了卢沟桥,在这里是残酷战争(七七事变)的开始,是每个中国人民的痛处,在这里我们会时刻牢记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走在卢沟桥上,放眼望去是形意各态、独一无二的石狮子,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

数不胜数,据统计,在1979年清点出的石狮子有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被外国人称为“马可波罗桥”。

可这巨丽的风景下,经历了目不忍睹的战争——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声枪声,打开了残暴的战争,接下来便是一片硝烟战火,一声声震耳欲聋的手雷爆炸声,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子弹声,一把把长刀捅进中国人民的腹部,发出最后的哀叫,就这样大片大片的血喷洒了满地面,中国人民就在这世间消失。这使我感到悲愤,是中国人民的耻辱,抹之不去的耻辱。一幅幅画面在我脑海中浮现,使我打了个寒颤,双腿像两根弱不禁风的树枝,风一吹就倒了。

但历史永远是历史,新的时代在来临,“少年强则国强”只有使自己强大,再使中国强大起来,那些贪婪的国家决不会来欺凌中国,也绝不会让将历史重演一遍!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记忆的心得体会篇5

观后感今天,我看了《南京大屠杀》,我才深深的体会到,日本人的凶残远远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可怕一千倍。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攻陷南京后,开始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屠杀,他们根本不拿中国人当人,看见男人就杀,看见女人就拿去当奴隶。日本军把投降的士兵抓起来,用绳子绑在一起,然后,用机关枪对着那些无辜的士兵一阵扫射,直到他们都死了,还不死心。更残忍的是,日本人甚至把杀人当作一种乐趣,他们把成群的人分成几组绑在一起,然后在他们身上浇上汽油,再点一把火扔在人群里,中国人在火里开始痛苦地呻吟、痛哭,但是日本军丝毫没有怜悯之心,看着中国人痛苦,他们说:“这是最刺激、最好玩的杀人游戏。”日本军不断地用不同的方法残忍地杀害中国人:活埋、活活烧死、推进水里淹死……没有一件事他们做不出来。整个南京城弥漫着尸臭与血腥的味道,死亡笼罩着这些惊慌失措的人,隐隐约约传来人们的叫喊声、痛哭声。

日本人横行霸道在中国的领土上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真是禽兽不如!日本人对中国人犯下了滔天大罪。他们现在还都不敢承认,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那一次刻骨铭心的屠杀,不要忘记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耻辱。“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深深地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祖国,腾飞起来吧,让这些刽子手看看,我们中国人不是这么懦弱的。现在祖国强大了,生活富裕了,没有谁再敢欺负我们了,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建设好祖国,让祖国更加强盛,傲立在世界的东方!

记忆的心得体会篇6

今天,公园巷小学组织高年级全体同学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扫墓。

走进陵园,路旁笔直的青松威严耸立,树下的鲜花开得格外美丽,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拾级而上。到了最顶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高大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百刻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九个大字,表达了人民对烈士们的无限崇敬和怀念之情。

走近纪念碑,两名少先队员代表我们学校,双手捧着花圈,恭恭敬敬地把它献在纪念碑前。这时,哀声奏响,祭奠烈士仪式开始。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我们向烈士默哀三分钟。三分钟是短暂的,可是我心潮起伏,想到了许多,眼前浮现出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无数位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事业冲锋陷阵,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博斗:多少位像董存瑞叔叔那样的解放军勇托炸药包、多少位像黄继光叔叔那样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子弹……看着胸前的红领巾,这正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天幸福生活也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啊!

默哀结束,我们又围着革命烈士纪念碑走了一圈,观看了一帖帖碑文,那些故事既催人泪下,又振奋人心。我想他们不愧为民族英雄,人民的功卧。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他们的英灵将和他们开创的事业永存人间,永载史册。

《记忆的心得体会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